第一百六十回当面锣对面鼓势均力敌,种善因结善果举重若轻(1 / 2)

加入书签

<p style="font-size:16px">十月十四日,陆恒班师回朝。

方宏伯带着年轻的臣子们站在五龙桥上迎接新帝,跪地高呼:“微臣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魏怀安南迁,又灰溜溜地跟着陆恒回京的老臣见状也跟着下跪,心里却恨方宏伯外忠内J,喊着“以身殉国”的口号,背地里扶持名不见经传的私生皇子,捡了个大便宜。

陆恒亲手扶起方宏伯,笑道:“先生快免礼,众位Ai卿也起来吧。”

“陛下,礼不可废。”方宏伯颤颤巍巍地站起身,转向陆恒身后不远处那顶明hsE的软轿,再度下跪,“微臣恭迎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话一出,好几个老臣的脸sE都难看起来。

原来,诚如陆恒所推测,老臣们身居要位,早就连群结党,依附魏怀安之后,更是牢牢地拧成一GU绳,针扎不透,水泼不进。

魏怀安的Y谋大白于天下,他们在羞愧恼怒的同时,又觉得惶恐,不约而同地向丞相王元忠讨主意。

王元忠今年六十有三,和方宏伯是同科进士,为官多年,深受魏玄和魏怀安的信任。

当时,他听完众人的顾虑,把玩着手里的玉葫芦,气定神闲地道:“你们慌什么?新帝年轻气盛,又不是在皇g0ng里长大的,不了解朝堂上的规矩,正需要我们多多提点、尽心辅佐,把心放到肚子里,回去好好当差才是正理。”

众人恍然大悟,暗叹王元忠老辣。

新帝年纪轻,便容易沉不住气,露出许多破绽;不在皇g0ng里长大,便没有相熟的宗亲、可靠的内侍在旁边襄助,孤掌难鸣,独木难支;不了解朝堂上的规矩,便不得不倚靠他们这些老臣……

所以,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假以时日,必能将新帝玩弄于GU掌之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王元忠又道:“新帝登基在即,立后之事也刻不容缓。本来,新帝立元配为皇后合情合理,我们不该过多置喙,可那位夫人的出身实在低微,又不安于室,g三搭四,我每每想起这件事,就替新帝不值。”

众人连声附和,御史台的几位御史更是激动地表示要以Si劝谏新帝收回成命。

“诸位稍安勿躁,此事还得从长计议。”王元忠放下玉葫芦,清了清嗓子,喊道,“阿姞,快过来见过伯伯叔叔,给长辈们上茶。”

须臾,一个身穿淡粉sE衫子、宝蓝sE长裙的妙龄少nV带着四个丫鬟走进厅堂,朝着左右两侧各施一礼,嗓音甜丝丝的:“阿姞拜见众位世伯世叔,仓促之下,招待不周,还请伯伯叔叔们见谅。”

王元忠招手把她唤到跟前,介绍道:“这是我的小孙nV,今年刚满十六,从小跟着我那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儿媳妇读《nV诫》、做针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算乖巧。”

在场的老臣都是官场混迹多年的老狐狸,互相以目光交流片刻,明白了王元忠的意思。

若能把王元忠的孙nV扶上后位,王元忠便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手握大权,说一不二,他们也能高枕无忧。

“丞相放心,老夫知道该怎么做了。”御史大夫单逊乐见其成,拱了拱手。

礼部侍郎连宽也道:“丞相果然高明,我们唯丞相之命是从。”

“诶?我可什么都没说。”王元忠笑着连连摆手,看向nEnG得能掐出水的王姞,“祖父的脑子不中用喽,祖父是老糊涂喽!”

王姞抿嘴而笑,道:“祖父才不老呢!祖父一定可以寿b南山,长命百岁。”

王元忠端茶送客,话里有话地道:“凡事不能C之过急,都得一步一步慢慢来,民间不是有句话,叫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