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134章 别了,洛阳(2 / 2)

加入书签

十一月底,董卓下令召回了远在三辅的皇甫嵩,解除了他的兵权,派遣自己手下的大将收编了皇甫嵩的军队。

董卓趁此机会,一统了三辅地区以及凉州的武威、陇西、安定、北地等郡,一举获得了近十万关中与凉州大军。

十二月初,董卓的大将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统领关凉大军到达洛阳,董卓一下子得到了八万关凉大军的增援,加上原先接收何进何苗的部下,总兵力接近十五万人。

自觉腰杆硬的很,董卓开始连吕布也不放在眼里了。

公元一八九年元月三日,董卓干脆自己拜自己为相国,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就是上殿之时可以直着腰走路,也不用脱鞋和卸下佩剑。

至此,董卓在朝中的权势已经是要一手遮天了。有御史拜见董卓的时候,忘记解除佩剑,疯狂的董卓借题发挥,将其活活打死。

又派人杀害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还将何苗的尸体挖出来肢解。

如此种种疯狂的举动,使得朝中很多大臣厌恶董卓,又怕惹祸上身,纷纷出逃,比如袁术逃往南阳,曹操逃回了陈留老家。

吕布与贾诩商议,认为离开洛阳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借口出城打猎,率领警卫团护着丁原,婵儿离开洛阳,开赴孟津,岳父王允却不肯离去,坚持要留下。

无奈的婵儿只能与父亲洒泪告别,殊不知此次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望着洛阳城高大的城墙,远远看去像是一只吃人的猛兽,吕布也是不禁感慨,恐怕这是最后一次见到这雄伟壮观的洛阳城了,将来的那场变故,会毁掉眼前一切的。

再见,洛阳!

抹去婵儿眼角的泪水,吕布也有些触景生情,“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洛阳;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郎君,这是你做的诗歌吗?真好听!”婵儿已经没有泪水,而是沉浸在这优美的诗句中。

吕布脸皮虽厚,也不敢说这是自己的原创,他只是推说这是家乡的歌谣!自己触景生情罢了。

董卓听说吕布带兵出城,就判断是吕布要跑,正在犹豫是否率军出城追击,借此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探马来报,说是城外出现了并州军的一万骑兵,已经与吕布的车队汇合,正赶往孟津。

董卓对并州军的战力还是颇为忌惮,两千人嘛,自己可以一口吃下,一万两千并州骑兵,自己恐怕是没那牙口了,看来吕布也是早有准备。

也罢,吕布走了,朝中再也没有与抗衡之人,做起事来更是得心应手了。

至此,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袁绍更是其中最有号召力的人物。

既是因为他的家世背景,也是因为他诛灭宦官的功劳和不与董卓合作的气魄。

他在勃海郡开始招兵买马,给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送去了书信。

东郡的太守桥瑁更是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的罪状,称“受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亟盼义兵,拯救国家危难。”

天下各州郡的刺史郡守接到书信,纷纷响应。冀州牧韩馥便首先写信给袁绍,表态支持他起兵讨董,愿意出兵出粮!

(本章完)

\t\t', '\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我们的网站已经升级!访问我们的新平台,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新平台入口。 如遇问题,您也可以访问我们的备用网址: 备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