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送银子来了(1 / 2)
<p style="font-size:16px">一行人前呼后拥着到了垂花门外,日常见客的朝晖堂。
前面开路小太监,高喊一嗓子:“殿下驾到。”
曦光随她步入堂内,莲步轻迈,织金绣鸾裙襕徐徐舒展,光华跃进眼目,伫候的杨藩台瞥见熠亮,匆匆低首作揖一拜:“微臣扬同甫,参见公主。”
赵锦宁绕过陈列地心的双耳斗狮如意纹三足宣炉,走至鹿角扶手宝座前,迈上脚踏,端庄落座,方启唇道免礼,让座。
扬同甫谢过,弯腰将手中禀帖呈上:“臣此次前来,是为殿下呈报禾兴田赋一事。”
她远来就藩享亲王岁禄,其禄米则由藩地税收供给。
简而言之,扬同甫是给她送银子来了。
万诚接过递上前,她垂眼一览,抬眸望向下首,道:“有劳大人,请坐下叙话。”
扬同甫再三施礼答谢,等他座下,赵锦宁才看清他的面貌,正如她辨声忖度的一样,年纪不算大,左不过三十上下,通身文人气派。
这般年轻,能官至从二品,不知是真才实学还是营私舞弊。
一时内侍奉上热茶,扬同甫初次登门拜谒,刚坐下不好即刻就辞,要叙谈,上座者是公主,他唯恐出言不当失礼唐突,顿时也想不出什么话茬儿,一味g坐又显得尴尬,只好端起茶盏,喝起茶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赵锦宁起先以为他除了岁禄还有别事,谁知他再无别话,只垂头吃茶。
她心中疑惑,忖了片刻,以民生之题展开问话,试探一二。
扬同甫闻言不由振奋,忙搁下茶盏回话,讲起民众生计款款而谈:“禾兴地旷人稀,冬季漫长寒冷,耕种只得一季,当地百姓皆是半耕半牧为生。”
他提起百姓眼里有光,赵锦宁听他讲的头头是道,心下认定不是个J官草包,至于是不是好官,光听一面之词,尚不能定论。
一盏茶喝完,扬同甫作辞还提出要拜会驸马都尉,赵锦宁恍悟一顿,怪道一个从二品大臣为岁禄小事亲自登门,原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乃是别有企图。
只是不知,她的好驸马是何时与扬同甫结识的?
她微微一笑,转首吩咐万诚:“驸马在外书房,你引领大人前往,随侍应候。”
万诚领会出公主话里的意思,颔首称是,引导着扬同甫出了院门,来至仪门外的南书房。
扬同甫一迈进门槛,便朝正在伏案书写的李偃纳头拱手,万分热忱:“将军,别来无恙。”
李偃淡然置笔,起身相迎,还礼笑道:“扬大人,久违。”
两人再三揖让落了座,李偃道:“闻听大人升任,未曾庆贺,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扬同甫诶了声,谦道:“岂敢,岂敢。”
说着叉起手又是一礼,慨叹道:“当年若不是将军舍命相救,何来下官今日。”
多年前,边疆动荡,勐卫城险些被攻破,扬同甫受命往前线运押粮草,不料半路遇袭,幸亏李偃带兵相救这才免遭于难。
救命之情,扬同甫感念不尽,而恩人却总是不以为意。
故而,他认定李偃品格高尚是个谦谦君子,敬佩不已。
殊不知,空x来风,未必无因。
“大人,言重了,”李偃含蓄笑笑,抬手作请让茶。
扬同甫笑着应好,打眼瞧见他指缠白纱,不由关切,问道:“将军这是...受伤了?”
“哦...”李偃手落膝头,拇指轻轻摩挲两下伤口,浅笑回道:“听闻北笀山林木繁茂,野畜甚多,我闲来无事,便持弓进山,本想猎几只獐狍野兔,却不想灌丛之中陷阱重重,险些被兽夹夹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