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寒酸士子(1 / 2)
('\t\t\t隋朝大老板作者:李四叹花
024寒酸士子
七月流火。天气日凉比日。
苏游忽然想起了孔乙己,只是孔乙己永远是着喝酒的,而自己坐着尤感觉到不爽,窗外有两树树,棵是公孙树,另棵也是公孙树。
苏游正出神,忽然看着青荇斜背着算盘走回来,后面有人追着喊,“青荇姑娘,那个口诀你再给念遍好吗?”于是青荇便停了下来,又给后者细细讲了遍;苏游看着她们个“好学不厌”,另个则“好教不倦”,心中不由yīzhèn欣慰,又忽然想起了去年于齐郡途中缠着青荇学术算的李天逸来。
等青荇教完学生,苏游才问她道,“你还记得那个李天逸吗?怎么感觉很长时间没他消息了呢?他没随齐王来东都吗?”
“李天逸?先生说的是那个‘家父李文纪’吧?他呀,真是狗改不了吃那什么。他父亲李文纪官复原职不到两月,他就又转了性子,不仅调戏良家,与人争风时竟拿出了朝廷管制的‘硬弩’,现在好像还在长安狱里等待大赦天下呢。”青荇说到他,脸“这小子不是什么好货”的表情。
苏游点点头,对于李天逸,因为自己不能骂脏话,那么如今便只能无语了。
他脑中那个穿身银白盔甲的小将大约就这么毁了,似乎这孩子的书法还写得不错,难道要自己扯着嗓子大喊“救救孩子”吗?或许李纲真的太忙了,他躺着也能中枪,但这结果也并不是无因的。
李纲先后陪侍过三个太子,但每个太子都与皇位擦肩而过,难道这仅仅只是运气问题吗?
“嘿,你听说没有,陛下对这次科举可是相当重视啊。”
“哦,怎么说呢?”
苏游往酒楼里各处巡视,有时还陪着笑说两句“吃着喝着啊您内”,此时听两人聊科举之事,也并不以为然。三个月前朝廷的诏令就已经下达了,各地官员举荐的士子从四面八方再次涌入京城,这大抵也是这几年来的盛况吧。
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外地官员举荐的人员,如果没有依附京城的几家门阀,那他们推荐的人才不过是陪太子读书罢了,他们的推荐信就像那些没用的选票,只是做做表面功夫罢了。
高门大阀的子弟不需要过科举,比如杨玄感宇文化及之类的朝廷大员的孩子,想当官直接就当官去了。要参加科举的,般都是次等的门阀,或是寒门士子;但不管怎么说,参加科举的人必先被官员“举”,然后才能参加比试,这科举并不像后世公务员考试那般普及。
“你知道的,现在选曹七贵的名单已经出来了,齐国公越国公都不在其内。”
“哦,这说明什么呢?朝廷选材不是直由吏部捉刀吗?”
“这说明天子刷新吏治的决心呗,当然,也间接说明了奇章公尸位素餐。”
“嘘……整那些没用的干嘛,跟咱们有半文钱干系吗?”
“在下觉得这次应该比以往会好些,主考则意味着透明。”
“可是题目还是如既往地难啊,寒门入朝,白衣卿相什么的都只是神话罢了,你仔细算算,从开科至今,二十年来出现过几个秀才?”
苏游听如此说,倒是不屑顾的,本来想着提醒他们“莫谈国事”,想了想还是作罢。他对于公务员考试的难度算是理解的,但也没想过二十年的科举中了秀才的人竟然连双手都数得过来这么少,如果他们说的jiùshì真相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两个问题——是大隋朝寒门中没什么人才,二是朝廷搞zhègè科举制只是给天下读书人做戏罢了。
其实这两种原因恐怕各占半,人才出自门阀,而门阀是不需要考试的;其次,朝廷的选材毕竟也是朝廷七贵在选,而七贵代表的是门阀,自然没有选择外人的道理,难得选出两个白衣,也是帮衬着给皇帝做戏罢了。当然,此次科举跟之前的仍是样,重的是“举”,天下百九十郡每郡举人,而取士不过数人,或者甚至是人不取。
苏游因为杨二的推荐,获得了考试资格,原本还扭捏着不愿意去的,可又明白盛情难却的道理,并且听说自己要考的是恩科,基本上被提名就已经上榜了,甚至连经书里面的填空啊,名词解释啊这些题都不用做,自己的考试只有基础的“琴棋书画”和“策论”两个项目。
如果杨二觉得自己应该问题,那自然没问题;如果杨二觉得自己不应该被选中,那自己肯定就出不了线。在官场中最讲究的jiùshì个态度,只要态度正了,即使犯了错误也是好同志,是心之错;如果态度不端正,干出成绩也是坏榜样,其心可诛。
当初听说隋帝此次选才重的是“必有德行,功能灼然”且考试内容包括“琴棋书画”的之时,苏游就yīzhèn无语,这让他第感觉是,杨广这货选的是艺术生!
不过,历史上首次考察“琴技”的确归功于杨广。
苏游当时就想,要不要把吉他发明出来?可是捣鼓那玩意显然需要时间,重要的是,自己好像也就会弹几首华彩,弄那玩意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倒不是苏游对出仕看得有看重,而是害怕进了考场,万中挑就自己个不会弹琴,那以后还要不要在大隋混了?而如果自己用吉他来代替琴筝,最也jiùshì个剑走偏锋狂傲不羁罢了。
不过,当苏游犹豫着是否发明吉他之际,杨二那里传来了好消息,——因为是第次加入“琴技”的考核,此次可以放宽到其他乐器,也jiùshì说,此次虽然名为“考琴”,shíjì是“考乐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