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1 / 2)
这也算是蒙古人延续下来的陋习了,其实,所谓的‘四等人制度’也不过就是一种等级制度。
有历史记载,从蒙古帝国到元朝,等级制度是一直存在的,但这种等级制度是不是依据我们认为民族来划分的还是有很大争议的。
在“四等人制度”概念之中,蒙古人的地位最高,是元朝之中的‘国族’,为统治阶级。
其次是色目人,这个色目人包括西北、西域各族,包括了党项、畏兀儿、吐蕃、回回等,还包括之后被蒙古人征服并带入蒙古国的突厥人等,主要作为雇佣军和官员被元统治者所器重,与蒙古人一起构成蒙元统治的主要力量。
第三个等级的是汉人,这里的汉人是指原金朝统治区内的汉族、契丹、女真等部落,还包括了云南、四川地区内的各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
但因为汉人的独特地位,他们在当时的朝廷内地位也不一般,相传,在忽必烈时期大规模启用了汉族人,当时的他,身边围绕了大批的汉族士人,当然,他也不是重用汉人,而是种种因素影响之下不得不重用,于是,当时就形成了蒙古人担任武官,汉人担任文官的局面。
最后等级的就是南人,这里的南人并不是字面上的南方的人,而是指原南宋境内以汉族为主的各族,这些人也就是被压制最厉害的一群人。
按理说,蒙古族人数在当时应该是最少的,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是比不过其他等级人的,就算是比拼概率,在人数基数小的短板下,那也不是能比的。
可这些蒙古人为了能加强自己的统治,硬是用这种人种等级偏见的办法强行提高了蒙古人的地位。
在当时,忽必烈征伐中原大地,建立起元朝之后,面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当时的蒙古族人口太少,而当时需要被统治的汉人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不多加控制,很快,国家朝政绝对是会发生动荡的。
按理说,人口基数少的短板其实是可以靠着教育、文化等方面来弥补。
但讽刺的就是,当时社会里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低的恰恰是大多数蒙古人。
为了保障蒙古人的统治地位,元朝皇帝摒弃了原有的科举取士的公平性,在政治上和科举取士方面给予蒙古族特权,不仅如此,还在法律等诸多方面享受优待,使元朝政权牢牢掌握在蒙古族统治者手里。
另一方面“四等人制”也分化了汉人的内部团结,当时的第三等汉人与第四等南人,本质上都是汉人却因为被人为分化而丧失了民族凝聚力。
这就是典型的外部打压,内部分化,双重重击之下,竟然让有些病态的元朝在这种隐隐的等级制度之下存在了九十多年。
可等到底层人民受不了剥削之后,直接揭竿起义,一举就推翻了那什么所谓的蒙古帝国。
明明祖宗的荣光已经不在,可这些人却还睡在祖宗们创下的功劳簿上呼呼大睡,不知今夕是何。
他们也算是倒霉,竟然被挑选成为了这位王子的随从。
驿馆重新恢复安静,屋内,二王子将手下能摔的东西全给摔了一个遍。
摔完还不解气,连连踹着屋内的木床撒气。
“二王子”
“谁?”
“二王子,礼部的官员到了,他们说他们是听从大明天子的命令,来带您前往应天府游玩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