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1 / 2)
屋内的朱雄英不知道朱标在外,屋外的朱标同样也不知道屋内朱雄英的内心想法。
要是朱雄英知道父亲朱标内心的想法,一定会很是肯定地告诉父亲,在这片大陆的另一端,历史上也是有一个国力堪比大秦的帝国。
与大秦一样,他们同样也创建了一个灿烂的文明,同样也建立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几乎完美的社会制度,同样也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力。
甚至,东西双方不约而同的同时建筑了一个跟秦长城一样的建筑,两者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叫做万里长城,另一个叫做罗马墙。
但这个帝国因为没有黄河天堑等地理环境的制约,那个帝国并没有像华夏大地一样文化延续。
也许是天意,天意驱使之下,这片土地注定了要沦落到战火风纷飞的场面。
平坦的大地,使得那个西方传奇(罗马墙)竟然在短短的不到三百年,那些自北方而来的日耳曼人便仗着自己强大的武力,一举攻陷了帝国首都。
甚至建立了一个最接近统一的帝国,这也是那片土地最接近统一的一次。
而东方传奇,则是在代代传承之中,始终保卫着城墙之后的百姓,最终成为了世界九大奇迹之一。
其实在许久之前,古人们九已经发现,一个国家的气数,于其身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因为理解的不同,他们只能将这种情况概括为风水问题。
因为两位弟弟年纪还小,朱雄英并没有过多的给他们讲解很深奥的道理,讲过几句龙脉之后,朱雄英开始给两位弟弟讲起了关于昆仑山的神话故事。
都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大明时期,还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神秘故事,更别说这种神话故事还只是在民间流传,从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两位皇孙自然从来没有听说过。
屋外,朱标在清脆的讲故事声中也终于是回过了神。
听了儿子之前的分析,朱标也没有了继续进屋的心情,甚至还带着周太傅一起往外走。
朱雄英在屋内与两位弟弟待了整个下午,故事更是从神话故事讲到了童话故事,有那一霎那,朱雄英都觉得自己成为了故事中那个讲诉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王妃。
今天的朱雄英,更像是一个哥哥,将两位弟弟都哄睡之后,朱雄英这才返回自己的寝宫。
在方正两人的侍候下,朱雄英很快入睡,但灯火明亮的乾清宫,今夜却是十分的寂静。
殿内,三位老朱家的主事人静静地坐着,面前的热茶已经变得冰冷,殿外,王充更是强行打起精神,安静地守卫着殿内的几位主子。
“侄儿这是不是太过...”
想了想,朱棣还是没有想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侄儿的妖孽。
要说为什么朱棣会在这里,这一切就要从朱雄英跟朱棣两人讨价还价开始。
朱雄英在江南府敲诈了朱棣两艘海船,又听了朱雄英的建议,朱棣这次就是想让朱元璋同意扩大江南造船厂的规模。
可没等他们两个商量完毕,朱棣也没想到大哥竟然黑沉着一张脸闯了进来,朱棣本想退下,可大哥却直接摆摆手,表示不用,于是朱棣就这样留了下来。
朱标也是一点也没有隐瞒,直接就将今天在朱兄哪里听到的分析加上自己的理解讲给了父亲与四弟听。
朱标讲完,果不其然,朱元璋与朱棣两人内心也是受到了相当大的震惊。
从讲诉完之后,三人就这样静静地呆坐着,各自思考着。
“太过聪慧,想问题也很精辟。”
“嗯嗯,就是这个。”
本来想要说妖孽,但是这个词汇终究不是什么好的形容词,朱棣最终还是没有讲出口。
“这件事就这样吧。”
此等大事,朱元璋自然不想消息传出去。
不管哪朝那代,风水之事那都是帝王们比较重视的,比如大唐的袁天罡、李淳风两位,大明之中同样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刘伯温。
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又称刘青田,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
可惜这位能人已经在洪武八年逝世。
乾清宫内的情况,朱雄英这个始作俑者那是一点也不知道。
没心没肺的他在自己的院子里吃吃睡睡,好不自在。
可乾清宫、东宫、燕王府三处灯火确实彻夜未熄。
特别是朱元璋,因为与孙儿之间的交流比两位儿子长,所以,孙儿的话,朱元璋更加重视几分。
他不理解,为什么这山河大江都能成为国道运势的象征。
在他认为中,山河那就是一直都在哪里的,要不是朱标今日突然提及,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些。
暗中求证之后,很快,朱雄英就见爷爷身边带着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高人。
“爷爷,这位是?”
“这位是老天师。”
“额,爷爷,您这是打算算命?”
看着朱元璋,朱雄英的表情很是复杂。
内心里,朱雄英那是一个感叹:
这遗传还这是强大,想来后来那位爱好炼丹修仙的,这基因应该是从朱元璋这里继承的。
“你说的是什么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