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2 / 2)

加入书签

完犊子了,这下玩大了,父亲这是生气了,咋办,这要是再被禁足抄书可怎么办?……

一瞬间,朱雄英已经想到了无数个回到东宫之后会被秋后算账的后果,渐渐地,在朱标的注视下,朱雄英的面色逐渐发白。

“好了,英儿,说说你为什么执意要自己亲自上去试验。”

在朱元璋看来,朱雄英并不是那种会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的,之所以执意要坚持,这其中一定有其他的原因不得不这样做。

“爷爷,看来最懂孙儿的就是您了,当真是一针见血!”

“别拍马屁,解释一下!”

“回爷爷,父亲,叔叔,各位大人,对于上天,自古以来我们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望天兴叹,热气球虽然有安全升天的效果,但终归只是孙儿嘴上说的好听罢了,要是没有亲身试验,是绝对不会有人愿意去相信的,于是,为了让人信服,孙儿只能亲身试验了。”

对于陌生的东西,人们心里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与担忧,这无可厚非。

而且,自古以来这种例子也不少,大名在外的应该就是商鞅变法了。

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即位之后,秦孝公决心图强改革,向天下广发招贤令。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离开魏国入秦,以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受到重用。

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商鞅主持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推行“什伍”制,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推行军功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行严刑峻法。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进行第二次变法:废除井田制,分授土地;普遍推行县制,在全国设四十一县;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仿效中原各国都城规模建造宫殿;统一度量衡制,颁布标准度量衡器;整理军赋;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后人都知道,商鞅变法最后成功了,秦国也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最后统一六国。

但当时的人并不知道啊,所以商鞅最开始在秦国主持变法时,那可是困难重重。

众所周知,人本来就喜欢循规蹈矩,遵从祖辈留下来的传统,变法本来就会遭到反对。

而且商鞅不是秦国人,他祖籍在卫国,后来又在与秦国世代为敌的魏国当官,秦国人并不信服他。

虽然是得到了孝公的信任和赏识,但得不到秦国人的支持,变法还是无法完成。

商鞅知道自己在秦国缺乏威望,就想了个计策。

此时新法已经编订好,只等正式颁发,但商鞅怕秦人不遵从。

某日,商鞅令人在都城南门立了根木头,然后吆喝着积聚了一大批人,对他们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我就赏赐他10斤黄金!”

木头并不重,北门并不远,但当场的百姓都不敢上前去搬。

当时秦国的政府,多次出尔反尔,百姓都不太相信他们。虽然知道悬赏的人是现在的大良造,虽然10斤黄金实在诱人,在场的人却没有一个敢上前搬木头,就怕商鞅是设下了什么陷阱。

此时商鞅代表的是秦国的政府,而百姓都不相信他的话,可见当时秦政府已经是严重失信,连自己国民的信任都得不到了。

过了很久,商鞅见没人上前,就干脆把佣金提高到了50斤黄金。

总有胆大的人,有一个壮士就走上前去搬起木头,过了不久,就搬到了北门,商鞅也按照约定赏给了他50斤黄金。

赏出去50斤对商鞅来说是个小事,但此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引起的轰动却不小。

商鞅不食言的美名,也传遍了秦国。

然后,商鞅才颁布新法,百姓在经历那件事后,就知道此次新法的颁布不是试验、也不是说笑,是要彻彻底底地施行下去的。

由此,商鞅变法这才打开了困局,开启了秦统一六国的序章。

同样也是战国时期,刺客曹沫用匕首挟持齐桓公,逼着他答应将侵占的鲁国土地全都归还,齐桓公不得已之下只能答应,曹沫得到诺言后就放走了他。

齐桓公回国后,大臣们都劝他不要归还土地,因为当时是在曹沫的威胁下才发誓的,这样的约定就算不遵守,也不会让人觉得桓公不守信用。

桓公拒绝了大臣的建议,坚持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将鲁国的土地全部还了回去。

当时鲁国弱而齐国强,桓公就算不换土地,鲁国又能怎样?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桓公死板,反而是因为他思虑周全。

因为这样做后,全天下就都知道桓公会遵守任何诺言了。到时桓公随便一句话,都能驱动大批的人,而产生巨大的威力,这岂是一点土地就能换来的?

商鞅花50两黄金请人搬根木头,表面上看是撒钱的富人行为,但仔细研究就会知道,这种行为只有像齐桓公那样的天下霸主才做得出来。商鞅用天下霸主的行事方式,辅佐秦国,秦国能不强大吗?

朱雄英也是这样的思想,这种危险的事情,要是自己不去亲自试验,那就不可能让其他人信服,其实在朱雄英心里,朱元璋这个天子亲自上去效果更好,但毕竟是亲爷爷,又怎么大年龄了,朱雄英还真的怕爷爷上去之后承受不住。

而父亲朱标,朱雄英那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虽不知道朱标的逝世到底是因为什么,但心悸之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亲儿子,朱雄英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自己亲自去最合适。

这就是朱雄英的全部心理活动,细细讲述之后,朱标等人也是陷入了深思。

听罢,朱元璋的脸色也温和了许多,对于孙儿可以想到这么多,朱元璋心里那是相当的欣慰。

“哈哈,好,好,想法不错,既然如此,那咱亲自去岂不是更合适?!”

对于朱雄英的思想斗争,朱元璋也是听出来了。

之所以执意自己亲自上,不就是想给外面人展示出作为皇长孙都不怕,你们这些人还在犹豫什么,难道还有人比皇长孙殿下的身份还要高不成。

有了这个想法,那众人接受热气球这一新兴事物的时候就会更加顺利。

人这种东西,只要顽固思想有了松动,那接下来对新事物的接受就会更加顺利,可以说,这个热气球不过就是一块敲门砖,朱雄英之所以选择这个,也不过是为了自己之后的计划铺路。

要说朱雄英刚刚想要上去还只是诧异的话,那朱元璋这次开口那就是震惊众人了。

轰地一下子,在场所有人都齐齐跪在了地上,七嘴八舌地“皇上三思!”“万万不可!”“请父皇收回成命!”响彻全场。

就连有这个想法的朱雄英,那也是直接愣在了原地。

脑子里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也是想办法规劝爷爷,可最终,朱雄英还是没有将话说出口。

爷爷之所以这样说,不就是为了成全自己这个不孝子孙吗?要是自己现在跳出来跟其他人一样反对,这岂不是当场不给爷爷面子?

所以,朱雄英只能是无话可说,呆愣在原地静静地看着众人对朱元璋的规劝。

“好了,不要再劝了,咱心意已定,而且,这不是已经试验过了吗,并没有什么危险,你们啊,都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没事的!这可是孙儿亲自做的,咱信他!”

这种信任,就像是给了朱雄英一个难能的肯定一样,突然直接,朱雄英的眼眶就开始发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