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皇甫立宁篇(6)(1 / 2)

加入书签

“别管他们杀了冲过去!”,庆国大将喊道。

一众庆国的红甲将士们,好像有了主心骨一般...,拉开闸刀,策马而扬...,这就是为什么要擒贼要擒王的原因,只要一个部队里面没有了主心骨,那些战场上的将士们根本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一众囚犯,人仰马翻人头落地。但是其中多了很多那种装死的被踩踏的也不成人样。等着对方大部队快来到山坡之时,这时皇甫下命令道:“火箭!三轮!”。

一轮火箭射了过去,有的射在了那些囚犯的包袱上...,通天的火焰在其中蔓延开来...,瞬间弥漫成了一片火海,向着四周蔓延而去...

大将军看自己队伍中间弥漫出了大火,眼神一眯,心道:“中计了!”。

一切的一切都为了这一招...,先派出一些憔悴之兵,让敌将认为大漠子弟不过如此...,身后数百骑绕行而过,在马身后绑上鸡毛掸子,扬起尘埃...,看似汹涌,让人分辨不清其中声势。

敌将乱,看眼前敌人脆不可及,所以下命令向前冲刺。此沙场乃是一片盆地,中间低两边高...,占尽地理优势。囚犯姿态,让敌将无所牵挂,任然一意孤行...,最后一把火箭从内烧起...,敌军只能进攻不可防御,至此敌军大败!

火箭燃起的不只只是敌军也燃起了大漠子弟的心中旺火,以此心态敌敌人乱如麻之心绪必胜!

随着,皇甫立宁一声嘶吼道:“全压进攻,一个也别放跑!”。

大军越多越难控制,越容易匮乏,在此乱之下...,敌将依无策略之法。只想快速突出重围,而罗阳国士兵是以弓箭势向其中进攻...,两边拥挤,不可动戟,误伤自己人。

进入其中后,抛出面粉,风尘铺盖...,只有在大漠经过风霜者才可在这风尘之中看清人之所在...,而那些庆国士兵,休养生息快十年根本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事,必有一半人马乱了阵脚...

皇甫立宁分三个部队从三个方向进行斩首行动,将死兵败!

徐将军手持青龙偃月刀,骑在马背上尽显杀伐之术。大漠常年征战,最懂杀伐技巧,以万夫不当之勇,冲在敌军之中。取人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虎将军双砍冰敷大锤,呼呼声让人心寒...

而皇甫也是一人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汗血宝马彰显了它的可贵之色...,身上流着的不知是汗液还是被沾染的血渍...

大战一触即发...,在盆地一战...,三万敌十五万...,最后只有一位执戟郎中拿着庆国大旗活了下来,被鲜血沾染的红色旗帜在半空中漂浮不定...

还是人数差距太大了,虽然此战胜利,但是罗阳国现在依然没有一兵一卒...,浑身是伤的从人群中爬了出来...,尸山血海让他心中沉寂...,嘴角列起一道弧线...,从地上捡了一把青铜剑...,提在手中,一瘸一拐的把他们罗阳国的旗子给扶了起来...,走向那个庆国的旗手...

旗手看着满身是血的皇甫立宁,喘着粗气,也提起了一把长矛。把自己的身子给支了起来...,两人同时怒目而视。皇甫立宁嘴角永远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笑容,让人畏惧,更让人忌惮不已...

手提青铜剑,划过人群肉体,青铜剑顺势砍在了此人的肩膀上...,长矛也同时刺穿了他的肚腹。一股鲜血从嘴中吐了出来,硬撑着把罗阳国的大旗插在了人群的肉体当中...,深深呼了一口气!

把青铜剑从那个家伙的脖颈上拔了出来,再一挥砍,把庆国大旗砍下了历史的帷幕...

战斗完毕,两国就会派来史书吏官,来此处且看战役风云...

庆国吏官本来是兴冲冲的,因为这是必胜的战役,就想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可来到沙场却看到罗阳国大旗在这尸山遍野当中迎风飘扬...

“十五万人,没了!!!”,庆国史官轻轻念道。

......

同刻,在罗阳国罗阳罗阳大殿之中...,坐在王座之上的皇甫黎明竟然还有一丝激动想着,他儿乃是天赐之子,可能还能活着回来...

有人上殿来报,“报——”。

“说!”。

“两军群中无一人幸免,世子殿下用三万人硬换了十五万人。战死!”,等听到消息后,本来早已知道结果的皇甫黎明一晃神,闭眼说道:“准备白绫,笔墨纸砚!”。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战,皇甫立宁彻底摘掉了他那废物太子的名号。民间传唱...

“皇甫之子立宁公,且与断崖罗平川。

身在战中死无甲,落漠沙场百姓话。”。

很快,罗阳国就被庆国的后序帝王给占据了,在庆王登上百梯之后...,发现在梁柱之上挂有一人,此人穿一袭红衣。死不瞑目,就看着庆王登殿。

传闻庆王看到这皇甫黎明的悬于梁上的身躯之后,大病三天。且告诉天下百姓,大漠子弟乃是龙后子弟,不可有半点不敬!

但是,皇甫立宁真的死了吗?

其实这才是他真正的开始...,在最后砍掉敌方战旗之后,血流不止地皇甫立宁正在等待着他的死亡...,可是恍惚间,看到一位女子跨过了尸体来到了他旁边儿...

他以为他出现了幻觉,边闭眼静静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之后,睁开眼睛...,遥望四周...,自己竟然在一个床铺之上。恍恍惚惚间,皇甫立宁念道:“这就是人死后来的地方吗?”。

“你还没有死呢!”,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