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菩萨很忙_第8章(1 / 1)

加入书签

('

越往上走,云雾便越是浓厚,空气也越加的冰凉干涩。

杨戬停下脚步,问骆凡,“可还往上走?”

骆凡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尖,道:“再走一段看看吧。”

两人继续前行,突至一清潭,那潭水青碧,看着很是清澈,仔细看去却发现根本望不到低,幽深冰凉,几可刺骨。

“咦?”骆凡蹲下身触摸,刚碰到水面便被冻得一个激灵,忙收回手揣在袖中,低喃道:“这潭水如此清澈刺骨,莫不是那山上的雪水所化?”

杨戬也蹲在骆凡身侧,伸手便去舀那潭水,骆凡光看着都替他觉得冷。

杨戬捧着潭水看了又看,最后竟是低头喝了一口。

骆凡这次是看得胃疼了,这水里得多少寄生虫啊,而且寒冷若冰,怎么也得烧开了喝吧?

“师侄,我看这潭水有些蹊跷,还是莫要胡乱喝的好。”

“没事儿。”杨戬抬起头,冲着骆凡笑了笑,“这水是甜的,师叔要不要试一试?”

骆凡果断摇头。

杨戬却是不理,又捧了一捧水举到骆凡面前,眨眨眼睛道:“师叔放心,这昆仑山上下定是没有什么有害的东西,否则师父和师祖他们怎可能不提?”

骆凡想想也对,而且看着杨戬那笑容,还真有些不忍拒绝,便就着他的手抿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别说,这水还真是甜的!而且仿佛还夹杂着一股子淡淡的酒味儿,说不出的甘美。

骆凡惊喜道:“我从前看古书,听闻世上有一种泉水叫醴泉,味甘甜,带酒味,莫不是正是如此?”

杨戬点头,“应是如此。曾闻南海有一鸟,名曰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鹓鶵,说白了就是凤凰,凤栖梧这个词想来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骆凡自然也知道。

看这句话就知道,这世上之所以凤凰如此稀少,那不是累死的,就是被饿死渴死的——别说是练实、醴泉了,就是上好的梧桐也很少见吧。

他突发奇想道:“却不知此处的醴泉可有凤凰前来饮?”

杨戬闻言一哂,“这昆仑山钟灵俊秀、仙风盈盈,若那鸟儿真打此处过,必会停留。”

骆凡看他说得笃定,突然道:“不若绕着这清潭走一圈,看看周围有无梧桐,可好?”

杨戬也有些兴致,遂点头,两人便围着清潭边开始走。

这清潭很大,掩藏在浓雾中看不到全貌,两人也不急,本就是找着玩儿的,时不时地便喝一口醴泉,端的是悠闲。

就这么走着走着,居然还真的发现了一棵树,那棵树周围再无别的树木,树干仿若枯木,树冠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可不就是梧桐木?

那棵树下还站了一人,白发白须、精神矍铄,他站在树下不远处,长身而立,迎风眺望着清潭。

骆凡仔细望去,不认识。但他心里多少有点数,那准是他哪个师兄!

据观察,元始天尊的那些个徒弟们的年龄有一个很严重的两极分化,最老的那是白发飘飘、白须冉冉,最小的那是头梳双髻、颈戴金锁,而且这个两极分化还很不均衡,简言之,除了骆凡这个伪小孩,那全都是老头儿。

于是,骆凡总结出一个经验,在这昆仑山上,但凡看到白发老头儿便都叫一声师兄。但凡看到年轻人,就先看他的穿着,穿得比较好的或是很有个性的,那估摸着就是阐教的三代弟子,得笑眯眯地叫一声师侄,穿得一般或是玉虚宫统一道袍的,那多半是侍候的小童,看一眼便罢,用不着打招呼,必要时还能指示他们做点跑腿的小事。

所以说,这一位虽然很陌生,但是只管叫他师兄准没错!

于是,骆凡上前行礼,“见过师兄。”

杨戬显然是认识这位的,他虽然在昆仑山呆的日子极少,但该认识的人差不多都见过一面。

于是,杨戬也跟着上前,稽首道:“见过子牙师叔。”

骆凡这次很淡定,不就是名人吗,见着见着就习惯了,何况他这个身体本身就是个大名人。

“杨戬师侄。”姜子牙转身笑着跟他们打招呼,他看着骆凡道:“这位定是我那新入门的小师弟了。”

骆凡笑笑,“子牙师兄的名讳我也曾听师尊提过。”

谁知姜子牙却忽然神色悲伤起来,“我本欲随师尊一世清修……谁知命运弄人,命运弄人呐!”

骆凡听他这么说,才恍然想起,姜子牙之所以被派下山助周伐纣,就是因为元始天尊说他命里福薄,没有修道成仙之命,只有人间将相之福。

骆凡沉默不语,任谁修了几十年的道,却忽然发现不能成仙了,最多只能凭这几十年的修炼去享人间富贵,那打击都是巨大的。

杨戬不知就里,便不知如何劝慰,只能说道:“我与小师叔正欲下山,子牙师叔可愿同行?”

姜子牙抬头望了一眼浓雾蒙蒙的碧潭,叹了口气,道:“罢了罢了,我日日来此也不曾悟出头绪,便随你们回去吧。”

一行三人遂下了山。

8云中子乃正太控

骆凡与杨戬在玉虚宫相处了几月,两人性子相似,倒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

一日,两人正在山中修炼,忽见天边一片云朵飘过,一宽袍大袖、手执拂尘的道人从云上徐步而下,转眼便落到了玉虚宫的方向。

得,准又是哪位师兄回来了。

杨戬也大概猜出来了,道:“师叔伯们向来是用仙鹤传信,今日竟亲自驾云而归,不若我们回去看看,若有急事,也可略帮一二。”

骆凡默然,原来仙鹤就是神仙界的信鸽……

两人一进玉虚宫大殿,便见元始天尊坐于高台,本就在昆仑山的几位弟子都聚在下首,两小孩儿对视一眼,悄然走近,垂首敛目地站在最外围。

刚回来的那道人站于众师兄弟之间,皱着眉难掩怒意,却是隐忍未发。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