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打探消息(1 / 2)
听着宋公对谢晦拉拢,刘穆之脸上笑容不变,毫不在意。他与谢晦针锋相对的原因复杂,既有相看两厌也是彼此所需。
刘裕出身寒族,当权后除了重用自家兄弟、亲戚外,还对刘穆之、徐羡之、檀道济兄弟、沈家兄弟、索邈等出身“寒微”的人予以重用,一些官职不高职责重要的机要官职多被出身寒庶的官员执掌。
东晋大权一直被王谢庾桓等世族掌控,刘裕要想建立自己的政权,必然要削弱这些门阀士族的势力,借平灭桓玄将龙亢桓氏铲除,清除刘毅、孟昶、诸葛长民逐渐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刘穆之等人从王谢家族手中分权,是刘裕的手段。
权力集中到手中后,刘裕当然不希望看到世族与寒族联结在一起,形成新的世族,因此需要原本的世族与寒族相互牵制。
刘穆之明白刘裕的心意,所以处处限制世族的权力,抑制世族子弟迁升。而刘裕要控制朝堂,同样离不开世家的相助,谢晦等有才学的世家子弟亦在刘裕身边占据重位,刘穆之和谢晦都深知刘裕通过士庶之间争斗来达到制衡,所以不惮于将明争暗斗在他面前表露,让刘裕放心、安心。
看似相斗相争,有时反而更为相安相全。
安抚完谢晦,刘裕的脸色变得沉重起来,道:“魏国随船派来了密使,带着数百斤魏人研制的丹火。愚看过投放试验之后,发现魏人的丹火在燃烧上不如我方猛烈,但炸裂效果却强于我方。愚已打算与魏人合作,改进丹火配方,要不然杨安玄所制的火药太过厉害,难以抵敌。”
众人皆沉默不语,在座诸人都是汉族,杨安玄治下亦是汉族政权,魏是鲜卑族,五胡乱华时胡族对汉族大加杀戮,结下血海深仇。
与胡人商业往来尚可,但若被百姓知道宋公联合鲜卑族对付雍公,恐怕要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刘裕涩声解释道:“杨安玄过于咄咄逼人,公然抗拒朝廷旨意,假借盗匪之名将怀慎拒于北雍州门外,此乱臣贼子也,若不平灭,将来必然反叛。北魏与杨安玄为敌,不妨暂时借重,等愚平定杨安玄之后自会向魏人讨还公道。”
与虎谋皮,傅亮脑中浮现出念头,心中暗自叹息不知以后史书上将会如何记下这一笔。
…………
刘裕派去的五十艘海船停靠在魏国阳信县(今山东阳信县)东面的码头(近二千年陆地面积向东拓展了不少),刘裕与嵇拔约定秘密交易要严格保密,整个码头方圆数里都被魏军严密看守起来。
海船送来了三十六万石粟米,还有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一箱箱密封好的木桶,里面装着钢刀和枪尖。
嵇拔亲自来到阳信县验收粟米和兵器,对晋国送来的东西十分满意,估算过商品的价值后,六百匹战马,二千头牛、一万只羊以及大量的皮毛、药材和珍宝被装上回程的船。
整个交易过程持续了七天,运送物资的车队自然免不了引起有心人的注意,暗卫鲁湛注意到官道上被魏军护卫的车队,便一路远远地跟随着查探情况。
商情司(暗卫)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队伍也从以前的数十人壮大到超过千人,境内和境外的人数各半。姚秦平灭之后,黄富在杨安玄的授意下,把魏当成了侦探的主要目标,在魏境内的暗卫超过了四百人。
这些人分布魏境的各个城池,以商贾、游学、僧道甚至流民的身份四处游逛探听消息,像平城、野王城、中山城、安邑城这样的重镇内多有暗卫驻扎,或乔装成当地百姓,或开设店铺旅舍,在整个魏国境内织成了一张大网,打探着风吹草动。
鲁湛加入暗卫四年,他原本是(南)燕的汉人,杨孜敬成为北青州刺史后投军入伍,后被胡藩看中送他前往襄阳加入了暗卫。平灭姚秦黄富身边带了几名暗卫,鲁湛便是其中一人,事后因功升为商情司典史(相当于军中校尉),得了二百亩地的赏赐,他选在义阳郡内。
专程回了一趟北海郡的老家,鲁湛与父母商议分家,把妻儿迁到义阳郡。他是家中老三,有姐弟六人,杨孜敬治北青州,税赋重于雍州,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
黄富得知鲁湛迁家到义阳郡,替他奔走入籍之事,又出力相助替他置办了宅院,给了他半年假,让他安心与家人团聚。
杨安玄定下规矩,暗卫的俸禄比同阶官员高一倍,每年给一个半月的休沐假,若逢有任务假期可以积累计算,若立战功还有假期奖赏。
等鲁湛回到襄阳销假,黄富派他前往魏国探听消息,让他半年后回转。鲁湛是第二次进入魏境,熟门熟路地跟着商队先前往平城。
一路上发现难民不少,鲁湛知道魏境连续三年干旱,云中郡、代郡的百姓有不少饿死,有人甚至奏请迁都。
特进周澹、博士祭酒崔浩力谏魏主拓跋嗣让百姓南下清河、阳平、西平、上党一带就食,得到魏主同意,这些扶老携幼的百姓应该就是南下就食的人。
与前次入魏相比,魏国境内萧条了不少,鲁湛感觉魏都平城都少了几分热闹,几家熟悉的酒楼生意都大不如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