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念木山下(2 / 2)
因此,北方冬天极度寒冷的北风到了念木山后,已然削弱了很多,而这些风又再次被念木山东西两侧的山岭抵挡到外侧。
真正冲击到念木山山脚下王屯的北风已经相当少了,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王屯的冬天相对不那样寒冷。
在王屯东西两侧山岭外,各有一条小河顺着山脚流淌不息,由北向南而来,如通腰带一般,于王屯前相汇,形成了一条更为宽阔的河流,再汩汩向南流去。
懂风水的人说,王屯的风水好,可王屯的人不懂什么是风水,他们只知道这里生活比较舒适。
王屯依山傍水,狩猎山货,打渔种田,一年四季什么时节都能有营生,相较外面的世界,村民们的生活过得相当轻松。
王屯的房子大多是北方典型的木棱子,就地取材,用厚重的木头搭就,冬暖夏凉。
唯有数户老宅,用村里十分少见的黑青石条建造,十分坚固,内外墙面又用茅草和着泥涂沫平整,既保暖又结实。
小山子家就住在这样的一座房子里,小山子的大名叫王怀安,这个名还是屯里的教书先生帮忙给起的,是学名,平时不大叫。
他在家排行老三,上边有一哥一姐,,他的童年和其它孩子一模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过得十分开心和轻松。
如果说有什么不通,那就是小山子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开智也比较早,老人们说,这孩子灵气。
小山子五岁的时侯就很明白事了,这个年纪开智,算是比较早的,当然,更早的也有,不过,山里孩子,一般要六七岁才开智。
小山子不象一般小孩子那样,就知道瞎玩,他对看书学习比较有兴趣,老人们说,这是天性。
从二三岁起,他就天天跟在大孩子们后边,去屯里的私塾听先生讲学,虽然年龄最小,但听的比大孩子还上心,次次不落下。
就这样,一晃过了四五年,寻常的字、词、典故、术算、四书五经已经都知道一些了。
人们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话在小山子身上应验了,如今的小山子越来越象读书人了,相貌清秀,知书达礼。
说到清秀,实际上,王屯里的人都还算清秀,进山收货的人常说,王屯的山水好,养人。
一般北方人都显得粗壮一些,骨架大,皮肤也黝黑些,看起来膀大腰圆,浓眉大眼的。
可王屯的人还真不这样,连教书先生也这么说,或许,王家人的祖先并不是北方人吧。
老先生不是本屯人,家在城里,因无心求仕,游学时发现这儿的山水不错,就在村民的邀请下,留了下来。
王屯的人往祖上算,家家都亲连着亲,象一个大家子一样,所以,大家相处的都很好,和和睦睦的,这也是先生愿意留下的一个原因,待着舒心。
王屯就几十户人家,大大小小的孩子总共就二十几个,都在一起上课,也不太辛苦。
每天清晨,太阳一升起来,屯里的孩子们就去私塾上早课了,直到快午间,才下课回家吃饭。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