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乾隆大彻大悟,吴乱的本质压根不是造反(2 / 2)

加入书签

千难万难,求皇阿玛赐下良策。

不过,和珅也不由得赞叹,嘉亲王这个时机和态度拿捏的很好。

老爷子就是再愤怒,这会也不宜动这个儿子。

……

“奴才觉得如今大清正值危难,各督抚各部堂都应自力更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向皇上伸手。”

乾隆的面色稍稍缓和。

“嗻。”

……

“那你说,如今漕粮制度名存实亡,粮食岁入锐减一半。朝廷该优先保证哪些人吃粮?”

“奴才觉得,前线将士的粮一定不能短缺。”

乾隆默默点头。

和珅继续说道:

“京师满汉官佐的禄米也不能短。”

乾隆点头,中枢当然要保。

“蒙古王公们的赏赐,尤其不能短。”

乾隆再点头,当前,草原不能乱。

朝廷需联手蒙古王公,将更多的控弦之士送上战场消耗。

“北方驻防八旗也不宜短。”

乾隆又点头,事关国族根本,事关北方安危。

……

“皇上,似可让南方各省督抚自己解决一部分钱粮?”

“奴才觉得,其实地方上还是有余粮的。只不过~”

“只不过这些余粮在士绅豪强们手里,朝廷收不上来。”

“圣明无过主子。”

和珅遂不再多言,磕头离开。

……

乾隆沉思片刻,提笔亲自拟文。

就差脱口而出:

“皇上失心疯了吧?”

继湖广、两广被允许地方士绅自建团练后,又开放了四川团练。

云贵两省比较特殊!

乾隆重新赏赐总督阿桂一等诚谋英勇公,3眼花翎,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可自行筹建军队,怀柔土司,任何军事调遣不必向朝廷请示,3品以下地方官可先斩后奏。

云贵贫瘠,

所以由四川协饷,每3个月必须协饷80万两,粮食10万石。

……

随驾文臣私下感慨:

什么叫魄力?

皇上真是千古名君呐。

世人皆知乾隆嗜权如命,却不知他也是一台冷静的正治机器。

经过这段时间,潜心研究前方战报。

以前,

是当三藩之乱看。

现在,

应该当成安史之乱看待。

……

更有什么某教背后煽动、安禄山冲冠一怒为干娘之类的野史奇闻。

大谬!

从上到下,

无数人支持安禄山和中枢开战,夺取本该有却被关陇集团抢走的利益。

如今,

反观强势崛起的吴国,几乎是安史之乱的翻版。

李逆以一帮无赖市井之徒起兵,很快得到了江南集团的大力支持。

从大唐开始,江南区域就是帝国的财税重心。

宋朝自不必说!

明清两代,更是天下财税之根本。

依仗着经济优势,江南文人在科举中疯狂压制其余省份。

有明一代,天下状元3成出自江南。

有清一代,天下状元5成出自江南。

进士就别提了,比例彻底失衡。

发榜之日,震惊天下。

其中,

南方考官的人情占多少比例,水平的差距又有多少比例,已经很难查究了。

总之,

……

李逆起兵,就是江南集团的全方位进攻,打破了规则。

一个阴恻恻的声音陡然在乾隆脑中响起——江南人,不满中枢之心,久矣。

如此看来,

戡吴乱很难,光凭中枢的力量可能做不到。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对决,而是正治较量。

乾隆感觉自己已经很接近一个正确答案,可能就差一层窗户纸。

……

帝之手颤,愈发频繁。

这是一个不太妙的信号,但乾隆无暇多顾。

他只想拼了命,

在自己进棺材之前弄死李郁,踏平江南。

……

他自认为是千古一帝。

巧了,

乾隆如此敏感,

是因为他和李隆基有太多相似之处。

他亲手平了“吴乱”,还能反超玄宗,混个庄、高一类的谥号。

如果,

是自己的子孙平了吴乱,那自己的谥号很可能是桓、灵之流。

……

乾隆冷静的把这一切都琢磨透了。

而和珅又把乾隆琢磨透了。

那起码爱新觉罗还掌握着中枢,才配有这样的担忧。

……

亡国之君,是没机会担心藩镇尾大不掉的。

乾隆知道阿桂是全能帅才,能攻能守,十分全能。目前,年轻一辈中还没人能超过他。

去掉皇权的束缚,阿桂必定能成为西南的定海神针。

乾隆甚至恶毒的想,

即使有一天阿桂死在李郁手里,也能崩掉李郁的3颗大牙。

如果阿桂赢了,李郁输了。

那也是极好的。

自己收拾不了落榜生,但收拾一个章佳氏的奴才还是蛮轻松的。

……

乾隆的面部表情越发狠戾。

突然扭头,

盯着总管太监秦驷:

“通知粘杆处潜伏细作,再不动手刺杀李郁,朕就剐了他们9族。”

“嗻。”

秦驷出了偏殿,才感发自己又没夹住。

吓尿了。

不过,

……

(本章完)',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