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 敌距300里,乾隆失了分寸(2 / 2)

加入书签

“和琳?”

“是。平日里他总爱翻阅兵书,谈起兵事头头是道。骑马、射箭、火器无一不精。”

“好,传旨让他来前线。”

“嗻。”

和琳,此时主持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

相当于大清的皇家军工厂厂长,官居四品。

……

如今的大清,形势不妙。

和珅迫不及待的想让亲弟弟替掌握一支精兵,自己分忧。

君不见,

邸报里,

淮安督粮道于运和也在练兵,美名曰武装护粮队。

以户部广西司主事衔,在山东潍坊督矿的于时和,也加了一份兼职,和他姐夫衍圣公一起搞武装护矿队。

俩兄弟的爹,于敏中八成是走了嘉亲王的路子。

嘉亲王留守京城初掌实权,需要班底。

老于久在中枢,门生故吏数不胜数。

他主动投靠,嘉亲王求之不得。

接纳了老于,就等于接纳了一群人。

……

老于是个老狐狸,素来谨慎低调。

如今这么狂野,这么露骨,丝毫不顾及老皇帝的观感,这件事本来就不对劲。

难道,

他嗅到了什么?

就算丢了湖广,大清至少还占据三分之二的疆域。

而且,

吴军到了北方,未必能占优势。

中原地带正是骑兵的主场。

而且也不像南方有那么多河流可利用~

有阿桂督师云贵,西南至少也是一步硬棋。

老于怎么会对战局这么悲观?

……

和珅心思满腹,走路低头,和御前总管太监秦驷撞了个满怀。

“公公,对不住。”

和珅本能的掏银票~

却被秦驷一把按住,跺脚道:

“我的和大人,都这个时候了,咱们就别搞这些俗套了。咱家见识少,就想请教你,假如~假如吴军破了襄阳,杀到南阳有多远?”

“300里。”

“还没有从紫禁城到承德避暑山庄远?”

和珅点点头。

“对!”

秦驷抹了两把汗,低声问道:

“和大人,你说吴贼是冲着湖广,还是冲着咱万岁爷来的?”

和珅摇头。

……

襄阳城西,卧龙镇外。

刘武再次长长的舒出一口气。

两个好消息:

一,分遣舰队(6艘嵇康级,10艘空载运输舰),将富庶的谷城县石花镇包了饺子,满载而归。

缴获颇丰~

二,襄阳守军居然迟迟没有发动进攻。

孤军深入敌境的水师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宝贵的物资。

卧龙镇外围不利于防御的200间房屋被士兵拆毁,利用拆下的木材、砖瓦构筑工事。

如今,

清军再想啃,就不那么容易了。

……

李二狗拍着匈膛夸下了海口:

“刘叔,只要你守得住水面。陆上,我能扛3万清军。”

当然,

这里有个前提,火药枪弹够用。

配合壕沟、拒马、陷马坑、砖石堡垒、铁蒺藜阵,还有一条天然河流。

去年,

参谋本部的那帮无良书生翻阅古籍,考古出了一种历史悠久、长盛不衰的武器——铁蒺藜。

以一细长麻绳串起上百个铁蒺藜,便于布置,便于收纳。

军工署人手紧张,无暇搞这个。

遂将5万铁蒺藜的单子外包给一家铁器厂,这玩意粗糙的很,无所谓公差,生锈更棒!

……

卧龙镇附近江面,有2处江心洲。

水域相对封闭。

舰队每天轮流巡逻汉水,凡遇船只一概击沉,不论大小。

襄阳城周围,

片板不敢下水。

如果,乾隆调动在洞庭湖的湖广水师主力增援襄阳,刘武求之不得。

以西征舰队区区6000人攻破襄阳不太现实,分兵据守襄阳更不现实,但取得一场水战的决定性胜利不难。

……

襄阳城中,

清军有一支小规模舢板水军。

想夺回汉水,无疑是以卵击石。

哲勇沮丧的得知,

吴军舰队在城西十几里外的卧龙镇扎下了坚实大营,不走了!

皇上的圣旨也终于到了~

正如自己所料,

襄阳知府毛磊获罪下狱,2等侍卫良顺褫夺官职,贬为马甲,军前效力。

哲勇,则受到了嘉奖。

不过,

迟来的英明,又有何用?

哲勇每晚喝的醉醺醺,令士兵在城中给他寻觅良家女子。

他有种不详的预感,

襄阳完了,湖广完了。

大清,也快了~

……

快马,

在南阳府、武昌府、襄阳府之间来回奔跑。

乾隆终于拿出了最终方案。

调集湖广水师主力,调集襄阳周边兵力,反扑卧龙镇吴军!

陆上作战指挥权归哲勇,水战指挥权归岳州总兵王霖,巡抚王杰负责居中调度后勤。

从方案落地,到真正执行。

需要很长时间。

调兵是一件复杂的事,要走很多程序。

从随驾兵部官员草拟方案,廷寄抵达各方大员,聚兵,发放开拔银,修缮破损军械,填补空额。

地方筹措粮草。

到军队开拔到位,最终形成包围圈。

……

乾隆再三叮嘱,

务必要等各部全部到位,再发起进攻。

禁止擅自出战,否则胜亦下狱。

其实他想多了,

如今南方清军鲜有敢擅自出战者,都倾向于防御。

不知不觉,双方的心理天平已经逆转。

清军自认是弱势一方。

吴军自认是强势一方。

弱势一方,不由自主的行动迟缓。

理由现成的,正值夏日~

自古以来,

夏日动兵都是犯了兵家之大忌。

……

清军迟迟不发动进攻,吴军舰队窃喜。

陆上,以卧龙镇为中心构筑了完备的大营。

除了日常巡逻战舰,

其余水手都可以上岸,至山里纳凉、休整,保持战斗力。

夏日炎炎,

士兵们要在此地坚持数月,良好的住宿条件很重要。

隆中山,

传说是诸葛亮的隐居地点,颇具争议。

卧龙镇也因此得名。

总之,

吴军舰队占据的是一块颇具三国元素的地盘。

……

李二狗识字不多,并不影响他津津有味的听评书。

甚至去传说中诸葛亮隐居的草庐躺了一夜,妄图在睡梦中吸收一些智慧。

次日,

他兴冲冲的起床翻书,发现不认识的字还是不认识。

骂骂咧咧,悻悻而归~

人类的思维是差不多的。

几百年后,

襄阳人也想吸取诸葛之智慧,文理兼修,在此地搞起了一所不知名的高校。

……

半个月后,

吴军甚至在隆中的3处制高点,布置了烽火台。

一旦大股清军来袭,即点燃烽火。

舰队6000余人除了日常封锁汉水、巡逻周边、搜索物资,从不好战,该吃吃该喝喝,泡在溪水竹林里度夏。

遵循陛下和参谋本部的严令:

扎下钉子、积蓄体力,等待凉秋。

总之,

敌不动,我不动。

这里的夏日静悄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