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看到了希望(1 / 2)
('因为有关手续的申请与报批过程比较复杂,所需时间难以预测,而建设制剂车间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事,关于仿制药的临床试验,许昕建议分头行动,一方面红星制药厂各相关部门抓紧时间,为制剂生产做准备,另外,应该跟一家手续齐全的药企开展合作,尽快推出仿制药制剂产品,争取早日开展临床试验。
方翰民完全赞同许昕的建议,他把寻找合作伙伴的任务交给许昕,“你是销售科长,对外面的企业了解最多,你认为哪家企业最适合作为红星制药厂的合作伙伴?”
“方厂长,我不知道哪家企业适合作为咱们厂的合作伙伴,这件事也不能由我说了算,我觉得应该通过类似招标的方式来确定合作单位。”
“招标的办法当然不错,但是面向全国同行业招标,从发出标书经筛选评审,到最终确认,这个工作量可不小啊!费时费事不说,恐怕最后的结果反而事与愿违。”
方翰民的担心无不道理,国内同行基本都知道这款仿制药的市场价值,如果面向全国招标,愿意跟红星制药厂合作的药企少说也有二三十家,要在这么多企业中选择一家作为合作伙伴,只能通过分析对比才能做出判断,无论方翰民还是其他人,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这项工作。
议论一番后,大家认为应该把招标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只让熟悉的单位或跟红星制药厂有过业务往来的药企参与投标。
在会上,方翰民还对其他事项做了分工和布置,并敦促大家各负其责,雷厉风行,以实际行动将仿制药尽快推向市场。
正如夏总所说,红星制药厂一直从事原料药生产,没有直接面对医疗机构的制剂产品,跟医疗机构从未打过交道,严重缺乏这方面资源,虽然做出了决定,但方翰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寻找一家愿意做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这是他分担的任务。
没有社会资源,方翰民只能碰运气,他给在学术交流会上认识的几位药学专家写信,陈述他的想法,请求他们帮忙推荐或联系愿意合作的医疗单位。
十天以后,方翰民陆续收到专家们的回信,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因为回信的几位专家坦言,虽然他们从事药学方面的研究,并在业内有些名气,但跟医疗机构没有什么交集,方翰民面临的困难,他们无能为力。
这天下午三点多,工作人员又给方翰民送来一封信,信封下方的邮寄落款单位显示,这封信寄自国内某著名医药研究院,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但见信里写道:
翰民同志,你好!
首先,祝贺红星制药厂率先在全国开发成功这款仿制药!
回信晚了点,请见谅。你托付的事情让我很为难,别看我做了一辈子药物研究,跟资质较好的医疗机构却没打过交道,但是,我又不想辜负你的重托,便发动亲朋好友帮忙,结果,我的一位老同学,还真找到这么一家医疗机构,据说不仅资质较高,而且做过很多临床试验,经验十分丰富。经初步接触,对方表示愿意跟你们合作,但合作条件和细节需要双方面谈。
信的落款签名是费良庸,这位费教授是国内大名鼎鼎的药物合成专家,在业界德高望重,方翰民的加氢还原工艺就是费教授主持鉴定的科技成果,在前年的学术交流会上,他对方翰民宣读的论文和发表的主题演讲给予了很高评价,十分欣赏方翰民的才华,跟方翰民颇有渊源。
费教授的这封来信,让极度沮丧的方翰民看到了希望,他马上拨通了费教授的电话,除了对老费表示感谢,还决定尽快去S市,跟临床试验机构的人面谈。
厂办工作人员为方翰民预定了第二天的火车票,两天以后,方翰民到达S市,他决定首先拜访费教授,在电话中,两人约定在老费单位附近的一家酒店见面。
傍晚六点左右,方翰民在酒店二楼的一间小包房等候了一会儿,老费推门而入,方翰民起身相迎,握着客人的手激动地说:“费教授,咱们又见面了,幸会幸会!”
“是啊,已经两年多没见面了,不过,这两年你的变化太大了!听说你不仅当了红星制药厂厂长,还率先在全国仿制出这款药物,确实年轻有为!”
“费教授过奖了。其实我对行政管理不感兴趣,虽然当了厂长,我的主要精力仍然在科研上。”说话的功夫,方翰民把客人让到餐位上。
“这就对了,你有科研方面的天赋,不要因为行政事务荒废了你的天赋,尽量把行政工作交给副手们去做。”
“谈不上天赋,只是对科研工作有兴趣。费教授,咱们不能只顾说话,先把菜点了,你是本地人,你来安排菜品。”方翰民把一本精致的菜单放在客人面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