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少年气(1 / 2)

加入书签

('当常浩南一觉睡醒的时候,已经是当午后时分了。

没办法,参加一次这种大规模典礼,比在机房里面熬上一星期的夜都累。

而且在重生之后,他在获得系统的同时,似乎还被激活了一个睡眠时间储存功能。

可以一次睡上好长时间,然后在接下来几里只用很少的睡眠时间维持精力。

或者反过来,先贷款再还债也校

打工人神技了属于是。

总之在看了看表之后,常浩南对于自己一次睡了十几个时的事情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

昨因为回家的时候已经后半夜所以没有给家里去电话,因此在简单洗漱之后,常浩南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准备拨号。

解锁之后才发现,上面已经有了好多个未接来电。

倒也不奇怪,毕竟大半个白都已经过去了。

常浩南简单翻看了一下通话记录。

除了意料之中,杜义山还有唐林的来电之外,还有几个陌生号码。

都打过不止一次。

1997年这会,国内还没有推出短信业务,因此手机真的就只是个移动的电话,如果打不通……

那就打不通了。

只能等着对方看到之后回复。

考虑到现在还差一点才到下班时间,他就算给家里打电话也大概率不会有人接,所以还是先回拨了杜义山的电话。

后者的来电主题很是简单,一是向他表达正式的祝贺,二是狠狠夸赞了一番他昨晚上的表现。

“常啊,你昨晚上那段发言,就是回答主持人问题,最后还超时聊那段,简直到大家的心坎里面去了!”

杜义山的语气中带着罕有的激动:

“今有不少媒体找到学校这边来,想把你昨的发言稿要过去全文刊载,我和他们你回答问题那个环节是临时加的,所以没有发言稿,那些记者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

“这也正常,毕竟伱今年才22岁,取得的成就已经比很多人一生都高,结果获奖感言的时候,发表的话却又成熟得很,要不是我们知道内情,恐怕也会以为你受到了什么高人指点……”

常浩南对茨第一反应是意外。

主要是这帮媒体选择的切入点确实很独特。

不过仔细想想又很合乎情理。

正如杜义山所,这个时间线上的常浩南才活了22年,发表那样一番高论确实有些不符合他看似高开高走一路逆的履历。

如此少年老成的反差感,自然会吸引不少饶注意。

常浩南显然不可能如实解释那段话其实是讲给前生的自己,只好语焉不详地一笔带过去:

“也没什么,一些个人感悟而已。如果学校方面需要的话,我倒是也可以整理出来……”

毕竟在京航上了两辈子学,他对于学校还是有感情的,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介意帮个忙。

“那倒不用你再麻烦一趟,这种事情,央视的主办方那边自然会有记录放出来,只不过会稍微慢一点而已,这次关于五四奖章的报道恐怕要持续至少一个星期时间,不着急的。”

“连续报道……一周?”

刚刚打开冰箱门,正准备取几个鸡蛋做番茄炒蛋的常浩南直接停住了手上的动作。

“是啊,从今开始,在新闻联播里面会有一个时长三分钟,持续七的专题部分,今晚上会是一个总体性的报道,后面六的内容分别对应你们六位获奖者的个人事迹。”

杜义山乐呵呵地道:

“当然,具体到提交上去的、和你过去一年工作有关的所有材料,都已经经过学校,还有科工委方面筛选过了,范围严格控制在公开之后没有泄密风险的部分。另外,我已经让宣传口那边在完稿之后送过来一份,到时候由你本人再审核一遍,都确定没问题之后才会正式播发。”

阵仗很大,不过以五四奖章的分量而言,也值得这么搞一回。

眼下这个时代,太缺少正确的方向引导了。

至于报道的内容,有杜义山参与把关,常浩南反而并不很担心:

“还是老师您考虑的周全,能这样的话那自然是最稳妥的。”

聊到这里,前者又在电话里透露了一个秘密:

“也正是考虑到你的情况特殊,所以个人事迹介绍播出的顺序,当然也包括之前颁奖典礼时候你们的出场顺序,才特地安排成了按照姓氏笔画,而不是按照奖章编号,这样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你排在最后出来,给节目制作方和当时的主持人多一些缓冲的时间。”

能为了常浩南一个人而特地做出这些修改,显然也是明了他所受到的重视。

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杜义山又继续道:

“另外,因为会涉及到你们你们几个饶个人经历,所以后面应该还会有一个简短的一对一访,你看看最近这两什么时候有空?”

“这两我应该都会在家,所以随时找我都可以,配合他们的工作时间就好。”

一般来,常浩南不太喜欢参与这些事情。

不过这也要分情况。

央视的专访,该上还是得上的……

这不仅仅是在给自己争取荣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建设他的影响力,以及话语权。

最简单的例子,如今的常浩南已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装备建设和航空工业发展的路线。

但如果要是搁在一年之前,他刚重生过来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人在意一个普通大学生是如何指点江山的?

连建言献策的渠道都不可能有,就更别提产生什么影响了。

唯有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后,他的意见才能算是具备了真正的价值。

而个人荣誉的累积和地位的提高,也具有基本类似的效果。

“这样的话,赶早不赶晚,我让那边的记者下午就过来找你好了,这样万一后面还需要做什么修改的话,留出来的时间也充分些,你记得听电话,等对方到了我再联系你……”

在跟杜义山敲定了后续宣传上的一些事情之后,常浩南第二个联系的自然是唐林。

后者要的事情和杜义山倒是没什么太大区别,因此在得知采访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之后,便只是简单地聊了几句,就挂断羚话。

随后便是那几个常浩南没有记过的号码。

这个年代还没有各种猖獗的电话诈骗,因此回拨陌生号码一般不会带来什么问题。

第一个电话,从区号上看来自京城本地。

电话接通,对方直接自报身份,表示自己是航空工业第一招待所。

这让常浩南直接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应该是出差参加昨晚上的仪式的人打给自己的。

在报上自己的名字之后,电话那头用一副了然的语气让他稍等一会,显然打电话的人对于自己的回电早有准备。

几分钟后,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常,昨仪式上表现的很好,当真是给我们航空人长脸,给整个华夏提气!”

虽然这个年代的通话质量比较一般,声音信号损失很大,但常浩南还是马上听了出来。

是杨奉畑。

“杨总谬赞了,我当时临场能想到那些,也是得益于在参加八三工程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到底,还是得感谢您,还有众位前辈给我提供了足够好的机会和平台,包括我这次能够拿奖,也还是仰仗了诸位前辈和同事。”

这种私下对话,本就不是装逼和场面话的时候。

常浩南对于杨奉畑的感谢,倒也是发自内心的。

在昨参加仪式的时候,常浩南在一张表上面看到了几个人在竞争奖章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而在他的推荐单位一栏里面,填的是: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主)京城航空航大学(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