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客机,C808和C909(1 / 2)

加入书签

('“倒也算不上兴趣。”

常浩南轻轻摇了摇头,

“巴黎航展毕竟是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展会,就是跟踪一下咱们国家的动向,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我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

没办法,他总不可能直接跳大神表示我算到董总师三年后将面临疾病之灾,目前正在想办法帮后者避祸。

如今都快进入21世纪了,研究特异功能的热潮早已过去,说出这种话恐怕只会被当成乐子或者诅咒。

所以最终只能给出一个兼容性拉满的回答。

好在怀国莫也只是随口一问,没有太关注此事。

他这次来的目的虽然也和本次巴黎航展有关,但重点还是放在目前整个科工委都非常关注的大飞机项目上面。

尽管波音和麦道的并购案仍然没有尘埃落定,但欧洲和华夏也都清楚,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最终拦住的,真的跟美国人撕破脸皮对大家没什么好处,因此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提出来的条件。

长期悬而未决的并购对于麦道造成的损害还要远甚于波音,沪飞那个md90项目基本陷入停滞,很多美方派过来的工程师都被召回国工作甚至遣散。

科工委派出的工作组在经过调查之后,认为目前收到的资源还不足以制造出一架完整的客机,所以整个沪飞再次陷入了停工待料的局面。

只不过这一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料,恐怕是等不来了。

怀国莫慢条斯理地从面前的档案袋中取出一份又一份资料摆在桌上:

“今天上午,也是从巴黎那边传回来的消息,昨天晚上航展闭展之后,图波列夫和米格两家的人主动跟我们接触了一下。”

常浩南精神一振,从桌上拿起离自己最近的那份资料。

是一份会谈纪要。

跟所有的谈判类似,第一次接触大家也就是互相试探一下对方的要求,所以并没有涉及什么明确的条件。

但是从俄方人员,尤其是那个图波列夫的领队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问题都有关于华夏和欧洲之间的那份协议的情况来看,显然是眼馋于其背后隐藏着的庞大市场。

“怀主任,图波列夫我理解,但是米格……”

常浩南把手中的二十几页纸翻到最后,也没发现整个项目跟米格公司有什么关系。

他倒是知道对方在90年代末有几个客机项目,但基本都属于画饼阶段,唯一落地的米格110还跟自家的新舟60定位重合。

“哦,因为未来图波列夫的商用型号飞机都会在米格公司的下诺夫哥罗德工厂生产,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跟对方达成类似十一号工程那样的引进协议,那么米格公司的人也会参与进来。”

刚刚从俄罗斯考察回来不久的怀国莫对于一些细节情况自然是了解最多的。

“还有这回事?我记得他们不是在喀山有一座制造厂……”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未能给米格29改进型找到稳定销路的米格公司最终彻底走向衰落,而图波列夫则靠着俄国内的几十架图204订单以及对世纪之交时大毛从二毛手里弄回来的十几架图160进行维修而勉强苟住,愣是撑到了新的图160m2订单落地。

至于再之后的事情,常浩南就不知道了。

“因为我们之前跟伊留申方面的接触,喀山和乌里扬诺夫斯克的两座工厂已经开始频繁走动,准备承接塔什干那边的业务,转产新型号伊尔76mF,图波列夫手里现在没有订单,拿他们没办法,只能做两手准备了,正好米格那边也是难兄难弟。”

怀国莫说到这里突然笑了出来:

“关于这一点,还是小常你之前看得准呐,一环扣一环,什么都算到了。”

“我……”

突如其来的吹捧让常浩南有点发懵。

他在此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事情,实在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

好在怀国莫紧接着就继续说道:

“海军那边的杨书玉同志都已经跟我们说过了,之前图波列夫方面向我们放松口风,说可以出口图22m3轰炸机,这件事情当时的争论很大,海军和空军的代表都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你帮他确定了反对意见。”

“事后看来,这应该是图局想要自救的一步棋,有了订单,就可以抓住至少一家工厂保住生产能力,实现以拖待变。”

“结果啊,图波列夫那边没想到,前些年对图22m3有些兴趣的我们这次根本没有回应,给他们来了个措手不及,这不,在客机方面的态度就已经软下来了。”

常浩南恍然大悟。

图波列夫现在的情况其实跟沪飞差不多,都面临着因为没订单而被迫停产的局面。

而且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能力,一旦停产,配套工厂很可能直接另谋生路。

航空制造业这东西,一旦停下来个几年,再想恢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并且,本来有意愿的客户在发现你已经丧失生产能力之后,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单从逻辑关系上说,确实是常浩南当初一句话,导致了图波列夫眼下的危局,进而促成了他们在客机领域主动抛出橄榄枝。

当然,这中间的细节都是怀国莫脑补出来的,实际上常浩南当时只是单纯觉得在航程和载弹量并无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单纯的超音速轰炸机对于我军战斗力提升不大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