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二十七章:国庆快乐双倍保底月(2 / 2)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徐阶!&/P>
明朝着名奸臣严嵩,官居首辅十余年,被抄家后的财产尚不及同时代着名忠臣徐阶的家产。严嵩位居首辅十余年,被人骂为奸臣的原因就是把持朝政、残害忠良、大肆敛财;相反的,徐阶在民间乃至史书名声极好,然而他们的财富却是着名大贪官严嵩拍马都赶不上的。&/P>
严嵩帮嘉靖害了夏言和曾铣,还有庚戌之变。最严重的应该是害了曾铣,简直是秦桧一般的操作。严嵩在位这么多年干的事情都是有利于王朝,有利于老百姓的事,不如徐阶多。等到成为公仆的一员,越读徐阶,就越佩服他那种混迹官场的忍耐深沉,待人接物,温和宽松,容悦顺从,不与人争,搞好关系,摆好人设,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以旧守旧,不搞激进,不求功只求无过。蔡东藩评论徐阶道:“徐阶之使诈,不亚于严嵩,然后人多毁嵩而誉阶,以阶之诈计,为嵩而设。明无阶,谁与黜嵩?然后知因地而施,诈亦成名。古圣贤之所以重权道者,正为此也。”&/P>
徐阶他们家,贪污的数目之大,侵占的民田之多。也是经过了海瑞海青天认证,板上钉钉的事。&/P>
两家的结局,严嵩的儿子,人称小阁老的严世蕃被判了死刑,严嵩本人最后也是流落街头。徐阶比严阁老是好点,但也好不到哪去。长子次子充军,小儿子削籍为民。徐府家产充公,门庐被焚,他本人也只能跑到他乡避难。&/P>
两家比起来,半斤八两。&/P>
可不论是现在还是当时,徐阁老的名声比严阁老要强出不少!&/P>
无论是史书,还是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还是我们非常推崇的明朝那些事里。徐阶作为倒严的领袖人物,他的形象却又非常非常的正面呢?是贪的不够狠吗?还是家里的田不够多?还是就如他自己所说的,几个儿子在松江老家干的事儿,他远在京城毫不知情?说毫不知情肯定是扯淡!要不是海瑞到任后各种清丈土地一查到底,这徐阁老早就躺在金山银山之上享受退休生活去了。&/P>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对这个现象给出的答案就是,大家都贪,但徐阶干活,严嵩不干活,所以徐阁老的名声比严阁老好。&/P>
这话我觉得是没啥问题,但更深一层的事儿。严嵩不是不干活,而是他没有干他该干的活。甚至可以这么说,对于文人群体,严嵩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咱们聊明朝的中后期,军权、臣权、宦权这三大阵营是避不开的。正常的情况下,就是皇上拉着太监一起跟大臣们较劲。你来我往,不亦乐乎。那首辅就应该是大臣这边的队长,那作为队长不需要你能力有多强,但你不能跑那头去。而严队长,就直接成为了那头的领队,嘉靖的挂件。这种公然放水的行为,你说比赛还咋打?并且因为是首辅,是队长。他还能决定大臣这边谁能上场,谁不能上场。甚至对于看不惯他行为的队员,譬如杨继善这种还会直接破坏规则。进行人身上的攻击,**上的毁灭。明朝大臣其实被皇帝罚,被太监害,被廷杖,甚至被杖毙都认了。但你严嵩是咱们这儿的人,还是队长。队长带头搞自己人,毫无原则,毫无底线。这才是严嵩,成为大明第一奸臣的主因。反观徐阶,在扳倒严嵩成为首辅后,作为文臣的新一任带头大哥,可以说是牢牢的把持住了自己的立场。面对嘉靖的要求,敢于说不敢。面对骂嘉靖的海瑞,敢于去保。面对喷自己的言官,唾面自甘。面对身边的各种矛盾,稀泥和的飞起。并且他还有一个非常管用的身份,就是王阳明心学的传人。所以无论是在大臣的体系里,还是民间的学术领域,文坛中。徐阶都做好了一个自己人,应该做到的一切。那所谓的风评,无非也就是这两拨人给的。这也就造成了即使徐阶家也鱼肉百姓,却仅仅只是被一笔带过的情况发生了。&/P>
这里要提到的一个概念文坛,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群体。我一直觉得得罪史官会很惨,但事实上得罪民间的文艺工作者更惨。因为史书这个东西,后人会去好好读的毕竟是少数。但要是一个人在戏文里面成了反派,那可才是真正的家喻户晓,脍炙人口。&/P>
实际上,徐阶的危害比特么严嵩大多了!&/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