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1899年,时局变换的十年(2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一艘对外采购,一艘自行建造,总计两艘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列舰,分别加入大西洋舰队、太平洋舰队服役。&/P&gt

1894年3月27日,汉国彻底消化万吨战舰建造技术,第二批,总计两艘由本国自行设计,排水量达到1.2万吨的新型战列舰正式在新京造船厂开工建设。&/P&gt

1894年5月,汉国进入预备立宪期,内阁、立法院、众议院等各部门开始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经各部门推选,李明远任命,刘朴成为大汉帝国第一任内阁首相。&/P&gt

1894年6月2日,东瀛政府决心利用东学党起义事件,挑起战争。&/P&gt

6月5日,成立由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朝鲜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P&gt

6月9日,东瀛方面派先遣队400多人,在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率领下,以《济物浦条约》规定之东瀛有权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进入朝鲜首都汉城,同时根据《中日天津条约》知照中方,其后又在6月12日派兵800人进驻汉城。&/P&gt

6月16日,东瀛陆军混成旅团先头部队在仁川登陆,到6月28日混成旅团后续部队登陆,驻朝日军数量达到8000余人,超过清庭驻军数量。&/P&gt

6月20日清庭向列强提出申请,请求英、法、德、俄诸国介入调停。&/P&gt

7月10日调停失败。&/P&gt

7月17日,东瀛政府作出开战决定;7月20日,东瀛编成了以伊东佑亨为司令的联合舰队,随时准备寻衅;&/P&gt

同日,东瀛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要求48小时内答复,朝鲜继续敷衍、拖延时间,于是东瀛决定出兵控制朝鲜政府,以找到与驻朝清军开战的“委托”。&/P&gt

8月1日,双方正式宣战。&/P&gt

9月17日,清庭、东瀛两方舰队在黄海海域爆发大战,虽然经汉国影响,为防备汉国方面可能的海上威胁,清庭于1890至1893年间,相继购买三艘铁甲舰,但是在军舰性能、训练以及整体战斗力方面,北洋水师却被东瀛联合舰队反超。&/P&gt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等7艘军舰,死伤官兵一千余人;东瀛舰队方面,“松岛”、“吉野”、“比睿”三舰沉没,“赤城”、“西京丸”等4舰遭受重创,死伤士兵900余人。与历史同期相比,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实力均有所提升,战斗中付出的军舰、士兵伤亡数量,也高出历史同期。&/P&gt',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