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朱标的帝王课(1 / 2)

加入书签

('大分封,几年前就拟定好的计划,终于到了要实施的阶段了。

陈景恪说道“正常来说,群臣肯定会反对的,即便是海外分封也会反对。”

“这里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一部分是源于人心。”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人心?”

陈景恪解释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前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

“勋贵虽然可以世袭,但大家总归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

“现在你们突然成独立小王国了,至少文官集团心里会很不舒服。”

朱雄英了然,然后不屑的说道

“不舒服就上战场啊,自己去不了就把子孙送上战场。”

“有他们的关系在,他们的子孙比普通人更容易出人头地。”

“自己受不了那个苦不愿意去战场,还嫉妒别人获得的好处,下贱。”

陈景恪笑道“话虽如此,但天下事归根到底都是人的事情,必须要考虑人心带来的影响。”

朱雄英说道“确实,不能让他们太得意。老杜,听到了吗?”

“等大分封公布,群臣开始反对的时候,就围绕我方才那些话制造一番舆论出来。”

杜同礼下意识的想回答,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

先是看向朱标,等他点头才说道“是,臣下知道了。”

不就是散布谣言吗,锦衣卫可太拿手了。

到时候反对此事的官吏,全都给贴上嫉妒的标签。

陈景恪提醒道“记住把太子撇出来。”

杜同礼连忙道“是,属下明白。”

陈景恪这才继续说道“光靠这种小手段,是无法左右大局的。”

“想要大分封,还是得有个合适的理由,南洋事件同样可以做文章。”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再将南洋那些土地还给蛮夷。”

“在那么遥远的地方,建立郡县制是不现实的,分封就是最合理的。”

“可是大明宗亲加起来才百十号人,男丁只有三四十个,其中大部分都年幼不能理事。”

“这么多地,根本就封不过来。”

“基于这個理论,我们顺势提出大分封计划,。”

“到时候群臣反对,我们就将球踢给他们,让他们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出来。”

“除了分封,我不认为还能有更好的办法。”

末了,他笑着说道“当然,如果真的有谁能想到比分封更合适的办法,那就更好了,我愿推举他入阁。”

朱雄英嗤笑道“咱们这么多人思考了这么多年,都没能想到更合适的办法,指望他们黄花菜都凉了。”

哪知道,朱标却摇摇头,说道“你们两个,还是欠缺了点火候。”

朱雄英和陈景恪都有些不解,什么欠缺火候?是法子不行吗?

朱标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先对杜同礼说道

“你先退下,未得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

杜同礼知道,接下来的话不适合外人听,立即就起身告退。

等他离开,朱标才说道“上位者需刚柔并济,该尊重群臣的时候,就要给他们面子。”

“该硬的时候,就必须要强硬起来。”

“那么,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该强硬?”

朱雄英脱口而出道“欲行大事,必须行雷霆手段。”

陈景恪也非常认同的附和道“行大事当强硬。”

朱标说道“错了,大错特错。”

两人都有些不服气,这有什么问题吗?

朱标严肃的道“什么行大事行小事,国家的事情哪有小事?”

“你们嘴里的所谓小事,哪一件不是关系着黎民苍生的生计?这还能算是小事吗?”

两人皆露出羞愧之意“陛下(爹)教训的是。”

见两人听进去了,朱标也没有再啰嗦,继续说回正题

“既然朝廷没有小事,那什么时候需要强硬,什么时候需要柔和呢?”

“当一个政策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迂回手段,推行下去的时候,就用怀柔的手段。”

“当协商不可能通过,或者协商的代价太大的时候,就需要决策者强硬起来,强行推动。”

陈景恪两人先是若有所思,然后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是了,原来软硬的标准在这里。

不是什么大事小事,而是如何最有效的通过。

变革初期,百官对变法都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是不愿意配合的。

朱元璋靠着强硬手段推行。

等新政落实,百官见到了新政的好处,思想慢慢的就发生了转变。

于是革新派随之诞生。

等到朱标继位的时候,革新派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很多政策,已经不需要皇帝亲自出面,只要提出来,自然有革新派去推动。

如此一来,皇帝就可以置身事外当仲裁者了。

所以朱标的很多手段,看起来就比较柔和。

很多时候,他都会有一些小技巧,让群臣接受变革。

而不是如老朱那般,靠强硬推动。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百官对新政的抵触,更容易团结大多数人。

但是碰到那种反对声音比较大,很难通过正常协商通过的政策,他就会强硬起来。

比如这一次的出兵南洋。

他无视群臣的反对,直接下了罪己诏。

虽然没有直接下令出兵,但也等同于是宣布了出兵的决定。

原本反对此事的群臣,一看他态度如此强硬,只能悻悻的同意了。

甚至还自我安慰,皇帝还是肯照顾大家情绪的,没有直接宣布出兵。

朱标继续说道“不要把希望放在舆论上。”

“当你只能靠舆论来推动某件事情的时候,那这件事情大概率是做不成的。”

“这一次的大分封就是如此,不论你们做再多准备,靠协商都不可能通过的。”

“想要施行这个政策,只有强行推动这一条路。”

“只不过,有了南洋的事情,确实让我们推行新政时的阻力小了一些。”

“但也仅此而已了。”

“所以,你们把过多的心思放在舆论宣传上,属于本末倒置了。”

“真正应该做的,是如何提前布置,消除强行推动新政造成的不利影响。”

陈景恪两人连连点头,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教学啊。

朱标喝了口茶,给两人思考的时间,然后才说道

“伱们在舆论上做文章没有错,错的是操纵舆论的用意。”

“操纵舆论不是为了逼迫群臣同意新方案,而是为了消除不利影响。”

陈景恪不禁想起了前世西方的选举政治。

凡是利用舆论来推动某件事情,最终都走向了妖魔化。

七十二种性别都整出来了,孙悟空见了都自愧不如。

但也不要太高看西方那些政客,以为他们多尊重选举。

真正利益相关的时候,屁民的所谓投票权不如一张废纸。

比如灯塔国就无视民意和律法,强行通过了反排犹法案等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