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父母之爱子(2 / 2)
朱元璋没有揭穿他的小心思,而是说道
“你是国公,不在第一批分封之列,不怪咱吧?”
傅有德连忙说道“臣不敢,陛下如此分封自有道理,臣悉听陛下吩咐。”
这倒是实话,大明十几个国公,如果有人封了有人没封,那没被封的肯定不高兴。
但大家都没封,自然就没人说什么了。
至于朝廷为什么不封国公,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或者说,朝廷肯定会给一个理由,等着就是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朱元璋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封国公。
“每一位国公都是大明的顶梁柱,现在朝廷离不开你们。”
“且南洋未来是大明的腹心之地,也不会允许特别强的势力存在。”
“把公国封在这里,朝廷会不舒服,伱们也会束手束脚。”
“封几个侯国伯国,是最合适的。”
“将来朝廷会另外选择合适的地方,为你们建立公国。”
“到那时少了朝廷的约束,你们就可以尽情的施展才能了。”
听到这个答案,傅有德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得知南洋没有公国,他就猜到了这一点。
而且他也能猜到,未来的公国定然远离大明本土。
秦王封在安西,晋王已经确定封在碎叶川,燕王去了天竺。
三大塞王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国公。
至于他会不会因此心里不舒服……
还是那句话,三大塞王都封那么远,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解决了这一点小矛盾,接下里的谈话氛围就更轻松了。
两人就大分封的事情,进行了更细致的意见交换。
大分封只有王、公、侯、伯四个等级。
至于子爵和男爵,对不起级别太低不在分封之列。
当然了,之所以放着子爵和男爵不封,并不真的是他们爵位低,也不是没有土地可封。
而是大明需要勋贵集团来平衡文官集团。
但是王公侯伯的权势太大,很容易尾大不掉,子爵和男爵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而且留着男爵和子爵不封,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眼馋封国吗?想要吗?
那就努力开疆拓土吧。
还能避免有些人因侥幸立下军功封了爵,从此就开始躺平混日子。
两人聊了很久,直到要离开时,傅有德忽然说道
“陛下,臣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继续待在蜀地怕会误了朝廷大事。”
“且蜀地这些年相对平稳,不如另差大将来坐镇可好?”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说道“你也想撂挑子是不是?”
“自从咱退位,冯胜天天赖在洛阳装病,汤和直接将所有职务都辞了……现在你又要休息。”
“是标儿忌惮你们,还是谁容不下你们啊?”
这话就有些重了,傅有德连忙告罪,眼泪都下来了
“臣不敢……臣已经六十有九,常感精力不济……”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好了好了好,又是这一套说辞,你们就不能换换词儿吗?”
傅有德有些语塞了,听这语气,冯胜、汤和他们告退,用的也是这套说辞?
哎,那些人真是的,就不能用别的借口吗。
怎么能提前把我的词儿给抢了呢。
既然这个说辞不能用了,他也只能说出了真实打算
“陛下,臣最近读战国策,看到触龙说赵太后篇,深有感触。”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哦?有何感触,竟然让你生出了退隐之心?”
傅有德说道“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朱元璋先是疑惑,你退隐和爱护子孙有什么关系?
不过毕竟是洪武皇帝,马上就想通了其中的道道。
“你想给傅忠让路?”
傅有德说道“陛下英明。”
大明自有用人的规矩,父子兄弟不可能同时担任要职。
哪怕傅忠是驸马,都没办法越过这个规矩。
傅有德不退,傅忠就始终无法独当一面。
一个六十九岁的老人,要给儿子让路,这个理由实在太充分了。
朱元璋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反驳。
但傅有德镇守蜀地多年,这里的番蛮都服他,在这个时候将他调走,朱元璋自然不愿意。
傅有德诚恳的说道“陛下,以臣的年纪,就算不退又能在蜀地待多少年呢?”
“与其等我老迈不能动的那天,再仓促找人替换,不如趁现在主动更换。”
“就算新来的将领一时间无法适应,朝廷也有应对的余地。”
“且,臣老了,不准备去封国了,死也要死在大明。”
“说句大不敬的,臣还想陪葬皇陵呢。”
这个陪葬可不是殉葬,而是自己的墓放在皇帝的墓旁边。
功臣陪葬皇陵,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听到他说陪葬,朱元璋也笑了起来。
到了他这个年龄,已经不忌讳丧葬之事了,更何况说这话的还是傅有德。
“这话咱爱听,咱们活着的时候一起打天下,去了黄泉也要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傅有德顺着这话说道“所以啊,封国其实就是给傅忠的。”
“但是这小子从来没有独当一面过,又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呢。”
“所以臣想趁还有点时间,让他锻炼锻炼。”
朱元璋终于被说动,道“好吧,咱答应你了。”
“不过不是现在,咱要先回京和标儿商量一下让谁来接替你,最迟明年初就会给你具体消息。”
傅有德高兴的道“谢陛下。”
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再耽搁,启程返回洛阳。
南洋已经平定,接下来就是大分封了,他这个太上皇必须要在京城坐镇才行。
不是怕文官反对,他相信朱标肯定能压得住文官集团。
他真正担心的是勋贵集团。
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何封了别人没有封我?
为何我的封地不如他的好?
为何……
这些问题如果处置不好,很可能会把好事变成坏事。
朱标确实有威望,可面对勋贵的时候,还是他老朱的话更好使。
他相信,只要自己往那一坐,就没有哪个勋贵敢吱吱哇哇。
而且他相信,在这种关键时刻,朱标也肯定希望自己回去。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朱标、朱雄英、陈景恪等人,可是翘首以盼。
他不回来,大家一直拖着大分封不敢公布。
inf。inf', '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