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朱老好样的啊(1 / 2)

加入书签

('“徐伯伯,你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听着这略带嘲讽的话,徐达心头一跳。

这还是自相识以来,陈景恪第一次用这样不尊重的口吻与他说话,足见他的愤怒。

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这次问题的严重性。

严重到他都觉得棘手,否则不会这么生气。

那么自己做的什么事情,值得他如此生气呢?

徐达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杨璟的身影。

他一生行事谨慎,唯一出格的就是帮助杨璟诈死。

这件事情一旦暴露,确实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想到这里,他深吸口气,沉声道“燕国那边的事儿?”

陈景恪走到他对面,说道“您这么聪明,为何要做这样的事情?”

徐达露出一抹苦笑“如果允恭无辜被牵连到谋逆罪里,你会不会帮他?”

陈景恪反问道“你和他的关系就这么好?”

“咱们坐下,我与你慢慢说。”徐达朝旁边指了指。

陈景恪跟随他来到石亭里坐下,他很好奇,杨璟到底做过什么,让徐达如此帮他。

徐达缓缓说道“至正十六年攻打常州时,他就是我的亲军副都指挥使。”

得,一切都说得通了。

亲军那是都是心腹,能担任亲军二把手的,更是心腹中的心腹。

“一年后他就因功获得提拔,具备了独立领兵的能力。”

“然洪武四年起,就又回到我麾下,随我一同镇守北平十余年。”

陈景恪此时除了苦笑还是苦笑,这感情真可谓是铁打的一般啊。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太上皇在感情上受到欺骗陷入了疯狂,杀人杀红了眼。”

朱元璋对胡惟庸确实青眼有加。

朱元璋的核心班底,都会喊他‘上位’。

一直到现在,这些人在私下依然会如此称呼他。

胡惟庸就拥有这个资格,还是朱元璋特别准许他这么喊的,足见对他的器重。

可以说,胡惟庸谋反对朱元璋来说,既有政治上的背叛,也有感情上的伤害。

虽然和君主讲感情很可笑,可一旦让君主感到感情受到伤害,他会让一切都变得更可笑。

老朱陷入疯狂,马皇后都有些拉不住了。

“再加上淮西勋贵占据朝堂,挤压的其他地方的官吏很难出头。”

“对朝廷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

“太上皇就准备借此机会,对朝堂进行一次清理,很多淮西故旧都被牵连了进去。”

“据可靠消息,杨璟也在被清算之列……”

陈景恪插话问道“燕王说的?”

徐达顿了一下,才点点头说道

“是的,处理胡惟庸案,太上皇最信任也最倚重的,就是秦王、晋王和燕王。”

“那也是三位亲王第一次参与朝中大事,他们……干的很漂亮。”

“朝野对三位亲王都刮目相看,太上皇也很高兴。”

陈景恪心道,那可真是太漂亮了。

当时他们才多大年龄啊,就把胡惟庸案给办了。

只能说,老朱和马皇后的基因联合,实在太成功了。

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优秀,关键是兄弟之间还很齐心,没有祸起萧墙。

唯一可惜的就是,朱标死的太早。

“当时燕王已经就藩北平,太上皇就将清查北平胡惟庸余党的事情交给了他。”

“所以他能清楚的知道,被清算的都有谁。”

“他知道我与杨璟的关系,也知道杨璟是无辜的,就私下就此事告诉了我。”

啧,朱小四狡猾啊。

直接把球踢到徐达脚下了,不论徐达怎么做,他都能落个人情。

说到这里,徐达苦笑道“其实我本意是想劝杨璟自裁的。”

“我知道太上皇的性格,只要他不在了,绝不会追究他的家人。”

“哪知,还不等我开口,他反倒主动表示,不能连累我们准备自裁。”

“还当场跪下,感谢我这么多年的照顾,并让我多多照顾他的家人。”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生出恻隐之心。”

陈景恪带入了一下自己,确实很难无动于衷。

心下不禁叹息一声,难怪以徐达的性格,都要做如此大不韪的事情。

“于是你就提出了诈死的办法?”

徐达摇头说道“不是我……是老四。”

陈景恪惊讶的道“燕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拉拢军中大将?不可能。

当时朱棣才十来岁,马秀英和朱标还活着,朱雄英也活蹦乱跳的。

他肯定没想过造反。

就算想拉拢军中大将,也不会用这种办法。

最有可能的,就是因为感情因素。

果不其然,紧接着徐达就说道“我暂时安抚了杨璟,去找了妙云,想让她帮我劝劝老四。”

“妙云也是从小就认识杨璟,得知此事就去找了老四。”

“反正最后老四给出了一个办法,诈死。”

陈景恪全懂了,徐妙云和朱棣可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她开口相求,才十来岁的朱棣,可不得乖乖投降。

有他帮忙遮掩,老朱肯定不会怀疑此事真假的。

“可是既然已经诈死,那就销声匿迹,为何还要出来?”

“就算想报答燕王,难道就不能隐姓埋名?”

徐达叹道“他心中是有积怨的……尤其是你出现之后,改变了很多东西。”

换成谁都会有怨恨,劳资给你朱家卖命,你却卸磨杀驴。

陈景恪出现后,老朱作风有所改变,国家的形势一天天好转。

尤其是大分封的承诺,把勋贵捧到了天上,杨璟却只能苟且偷生。

两相对比之下,他心里要是能平衡才怪。

陈景恪眉头皱起,说道“可是他就没有想过,这么做的后果?”

徐达突然说道“是老四让他用本来姓名的。”

“杨璟恩怨分明,为人忠义双全,又怎么会陷我们于危险之中。”

陈景恪惊讶的道“啊,燕王是怎么想的?”

徐达无奈的道“人心,他要彻底让杨璟归心,然后帮他统率燕**队征服身毒。”

陈景恪全懂了。

原本历史上,朱棣在北京经营二十年,再加上朱允炆不得人心。

他起兵的时候,得到了北平等地的军方支持,手下并不缺可用的大将。

可在这个世界,又有几个大将愿意离开大明,去燕国帮他打仗呢?

关键是,他本人不想去次大陆,只想留在大明打北元。

朱高炽年幼不足以服众。

真有大将愿意去,他也不放心将军事尽皆托付给人家。

杨璟这个活死人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本来就有恩情,现在又甘冒风险让他恢复本来姓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