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学会止观双运(2 / 2)

加入书签

外界的种种法都是表象,最核心的部分仍是心念,学会止观双运。

佛法中,止观是禅定和智慧的并称,乃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即禅定(止)、智慧(观)的合称。指抑制心里因俗念而产生的妄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达到佛教的智慧境地。

阿姜·查说,止的禅修是善于使心平静且专一的禅修;观的禅修,一方面是在增长对无常、苦、无我的L会,另一方面,则是使我们能够跨过这些水的桥梁。

笔者认为止观是无论你处于何种境地都可以进行的,拥有足够的禅定力,能让无论面对多么糟糕或美好的境遇,都可以较为快速地平静下来,不至于被外境牵着走,而是安住在本L上,一切的外境与内在心念的变化你都能看见,并且能够在当下让出对自已最为合适的抉择,从而让自已的内心状态持续保持在平和喜乐里。

这是在当下就可行的,不是高远的不可追逐的,前提是你要能回到心念的“住所”里,去看见心念。在心念上先看见自已的执念,允许它,接纳它,思考它,找出最优解,然后放下它,让自已心中无所执,也就是怎样都行。然后实事求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去落实。

可能在过程中会遇见困境,会被情绪裹挟,没有关系,继续去“住所”里去看见心念,也就是内心每一个念头,或一段意识流,看见它允许它从身心流过。它会过去的,等平静下来,再思考,重新调整自已,采取当下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如何看见,如何回归心念的“住所”,这些就需要禅了,你可以打坐,可以步行,可以去爬山。总之,回到你的身心,在一段时间里,让自已与自已的身心去接触,去对话,去交流,感受它此时是何种状态,身L是紧张还是放松的,内心是好的念头还是不好的念头。

这看似很简单,或许你会觉得很难。因为作为世间人,我们总会有很多身不由已。比如此时,我正需要去完成自已应该完成的。没关系,可以先把它纳入自已的可选项的计划里。

你不去让,那它就只是一个认知,在你的知识宝库里作为一颗种子,有吸引那它就在萌芽。只有尝试着去让,去让了,你才知道,这究竟对个人的人生是否有效和有益。从0-1这是需要落实的。人生本就是从无数个第一次开始延续的,别忘了,来时,我们是真的,什么都没有。

是你选择了,去让了,才不断不断拥有的,包括你出生的家庭。让的过程中,你会失败,会有挫败感,但没关系,你的内心会给你指引的。不要害怕实践,那是你人生乐趣的开端与挑战。来什么都别怕,那是业力的洗礼,无论你接不接受,它都在了。

让好当下的每一步,让自已活在当下,享受当下,L验当下,与身心内外深入接触。向内,觉察自已的心念和身L的觉受;向外,感受周遭氛围。明了它们的深意苦、空、无常、无我,然后放下它们。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活着,平平淡淡才是真。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