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要不我直接把皇位传给你得了!(1 / 2)
('书第章 要不我直接把皇位传给你得了!
“自大唐以来,恩科的流程、内容其实都差不多。林”
“内容以股文为主,策论,注经为辅。”
“至于流程,则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层层筛选提拔。”
“有前人经验,科举制度算是已经很完善了。”
“咱想着,无非是在过程上搞得隆重一点,以向百姓显示皇家恩德。”
朱元璋先是认真回答了朱越提出的问题。
大明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十二年未曾开展科举,但朱元璋还是一直把重开科举的事情放在了心上,对此当然了如指掌。
甚至在他心中,一直认为恩科的流程和内容都不需要讨论了。
然而现在,朱越却是提起来了
这只能说明他必然有些自己的见解。
朱元璋自然会好奇:恩科的内容和流程,莫非还能做其他文章?
虽然朱元璋一时之间也猜测不到朱越的想法,但朱越每一次似乎都能说出惊人之言,做出惊天动地之举,所以朱元璋很期待,朱越还能怎么在这一块玩出花来。
想到这里,朱元璋一脸期待地看着朱越,问道:“莫非先生对于恩科的内容还有高见?”
朱标、徐达等人也目光灼灼地看向朱越。
本来他们都是一起来给朱越开小灶,给他提前准备准备明天早朝说话的台本的。
结果.......变成朱越给他们几个人上课了。
“不知陛下觉得.......此次恩科,除了按照以往常规的考题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为大明招募更多的良才?”
朱越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先抛出了一个问题。
大明刚刚建国,四处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按照科举制度来走,人才招募得太慢太少了。
当前的科举,问题有二。
其一。
一般来说,科举制度之下,一次会招纳五十个最具才华的士子。
然∞,这些人通过殿试之后,并不是下方当官,而是进宫学习,和实习生一样。
等实习了个几年,甚至是五年年之后,他们才有资格前往各地府邸担任一方父母官。
也就是说。
目前的科举制度,适合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
而在这种建国初期这种,青黄不接、急需人才的刀口上,就显得十分无用了。
其二。
如今这朝廷,权力之争交错复杂,所有的权利都把控在勋贵手里。
大到朝廷大员、小到芝麻县令,都是官官相勾结。
即便是录取了一批寒门士子,经过这五年年的渲染,那也很快会被这个大染缸给侵蚀同化掉,不是被勋贵势力给吸收,就是被他们给弄死。
如果仅仅按照正常的恩科流程,成是没法完成系统任务的。
要达成“帮助寒门崛起”的系统任务。
只有一个办法:改变!
而且,是大改!
朱越的想法,就是把后世的一些招募人才的方法加入进来。
通过专门的考核方法,招募各方面精英专才,而非全才!更不是只读圣贤书的书生.......
他不仅要改变科举。
更要改变整个大明的官场和管理制度!分化勋贵的权利!
后世之中,全国上下。
任何有关于民生的事情,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分门别类地管理,比如什么教育部、商务部、税务部,财政部.......等等部门.......
这样的管理方法。
在二十一世纪创造了一个繁华的中/国。
这就是朱越最大的优势。
跨越时代的眼光、策略,以及最重要的,实践经验!
对于朱越的问题,朱元璋有些一头雾∞起来,因为这个问题,他给不出一个好答案。
所以只能看向汤和,把问题抛给了他。
汤和蹙眉沉思了一下,便道:“先生,微臣以为,参加科举的人就那些,无论科举流程如何变化,里面该有多少良才还是有多少良才,该有多少劣才也依旧有多少劣才。”
“∞非要多的话,只能说把恩科的录取人数扩大,人才自然就多了。”
“只不过,微臣以为,这法子不可取∞:∞小,说【小说中转群一】,,,,.,,:∞:∞?中,转??2,:.,?:,鹿:?小?说,.,,?:?.备用:【小说中转群一:.,??设恩科的初衷了。”
汤和说完,徐达立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二哥说的,言之有理啊!”
“经过恩科重重筛选的才子,那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如果强行增加名额的话,选出来的人也不一定可用啊!”
“一百个人里选一个,和一百个人里面选十个,这人才的质量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徐达、汤和二人虽为武将,但建国之后也一直辅佐朱元璋治国,对此并不陌生。
尤其是徐达,还曾任百官之首的右丞相之位。
对此,朱元璋心中也觉得十分有道理。
或者说这就是他的第一想法。
只不过他知道这肯定不是朱越想听的。
所以想在自家宝贝儿子面前保持一下逼格,就借着汤和的嘴说了出来。
待汤和、徐达二人话音落罢。
朱元璋看向朱越:“不知先(bfcc)生有何想法?”
对于朱元璋、朱标等人疑惑的眼神,朱越也料到了。
他的见识,是跨越了几百年,跨越了当今这个朝代,乃至下一个朝代的。
自然远远超越了这些古人。
“微臣以为,大明刚刚建立,全国上下百废待兴,如果按照以往的科举制度,对于现如今的大明,并没有太大用处。”
“微臣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是说错了,也请陛下、太子殿下、二位国公莫要怪罪。”
在朱元璋等五个人的注视之下,朱越缓缓站起身来,神色严肃,朝众人拱手一礼。
看到朱越如此严肃,虽然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但朱元璋总觉得朱越接下来的话,必然要振聋发聩!
因此,他也跟着紧张起来,连忙坐直了身体,像是一个准备乖乖听讲的学生一样。
“先生请说!”
与此同时,朱标、徐达、汤和、二虎也全部都正襟危坐起来。
看到朱越这副神色,他们就产生了一种不明觉厉的感受.......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
“科举制度虽然是自古以来选拔士子的不二之选,但这种制度,只适合一个稳定的王朝。”
“因为一个稳定的王朝,各个岗位本来就是人手齐全的,而大明现在却是百废待兴的状态,选拔出这些士子,培养个五年年,时间线拉得太长了。”
“因此,微臣以为,除了通过股文、策论、注经,选择未来可用的管理人才,还应该制定专门的考核方法,招募各部门的精英专才。”
“比如,专门为农民解决问题的官吏。”
“比如,专门官吏全国教育,读书,知识普及的官吏。”
“又比如,专门官吏国家商业发展的官吏.......”
“自古以来,官员制度向来是一个地方的事物全部由一个官吏统一管理,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譬如说知府,既要管理学生读书的问题,又要管理百姓耕种的问题,还要管理各种案件、城防安全.......等等。”
“几乎一个城池的吃喝拉撒全部由一个人管理、判定.......”
“微臣曾读过些史书,发现自古以来的这种官僚体制,其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且不说,集所有权利于一身,这个官员掌握这么大的权利,会不会公器私用,欺上瞒下?”
“单说一点,即便官员都是清正廉明的好官,都想要为百姓做事,但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管好了城防治安问题,就可能会忽略了农业民生,管好了农业民生,或许就没有精力去查案件、管理百姓之间的矛盾.......”
“∞是细化民生问题,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再通过科举,招收专精人才,那么科举选拔出来的人便能直接投入使用,而不是在宫里学习个五年年,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精再赴任.......”
“.......”
朱越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