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话 耶律阿保机 契丹王朝的创建者 西元907年西元926年9月6日30(2 / 2)
後来一连串的侵略战争,耶律阿保机将自己家族的权力巩固到最高,除了有专属自己的侍卫亲军,更把各部落的权力慢慢安cHa自己家族的人,然後控制部落联盟,而且也在侵略的过程挖掘别族人才,尤其是汉族人才更是被大大重用,这些汉人人才,教导契丹如何建立新的政治、新的经济,当然都是用汉族文化那套然後改良变成契丹自己的东西,这些都对未来帝国的诞生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当然这些争夺权力的过程,一定会有阻挡者,一开始是外族的人,後来甚至连兄弟都跟他争夺,过程中非常惊险和血腥,在辽国的历史被称为「诸弟之乱」,可见厮杀的过程有多激烈了。
兄弟们的叛乱一共有三次,耶律阿保机前面两次的宽容,是希望兄弟能理解他的苦心,在契丹王国建立的关键时间,
兄弟的团结是必须的,可惜权利慾望太迷人,耶律阿保机最终也只能选择杀掉兄弟,也因为这样造成耶律阿保机家族很大的损失,让其他部落有机可趁,他们藉着耶律阿保机元气大伤联合起来b耶律阿保机让出可汗的位置,耶律阿保机也知道y拼就算会赢,但会造成契丹一蹶不振,於是只好以退为进答应退位,不过却安排了鸿门宴,藉着庆祝的名义邀请叛变的部落首领,於是这些部落首领就吃吃喝喝,迷迷糊糊在西方极乐世界过快乐的日子了。
西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将所有内外反对势力歼灭之後就称帝、建国了,国号为「契丹」,其实契丹的国号因为在变动时期,所以常常变更过b如947年的「辽」,983年的大契丹,1066年的「大辽」,被金灭亡之後,为了避免混乱,历史学家都统一称「辽」,也就是现在的「辽国」。
称帝之後的阿保机,仔细横量一下附近国家的实力,非常幸运,漠北的游牧部落都b辽国小,东边的渤海的高丽国也已经内乱势力衰落,至於中原正处於大分裂时期,实在是扩张领土的天赐良机,原本耶律阿保机想要建立一个南到h河,北至漠北的契丹大国,但是中原势力虽然乱,但因为中原的地形不利於北方的骑兵打法,加上中原诸国领域太大只要采取防守战,契丹大军粮食补助的问题就浮现出来,尤其是游牧民族对於粮食生产的问题,一直都会因为气侯产生短缺得问题,b起中原以农立国来说,相对很不稳定,所以耶律阿保机一直无法打下中原领土,所以只好先变更计画,改向西北和东北,而这些国家唯有东北的渤海国势力b较大,东北的渤海国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是契丹东北最大的威胁,要打下中原,当然要先把他歼灭,耶律阿保机不敢轻视渤海国,集合所有兵力攻打,首先打下西部重镇扶余城,这地方打下,渤海国大概就注定灭亡了,不久耶律阿保机又围攻首都忽汗城,包围网成型之後,渤海国国王知道在抵抗也没用,就率领几百名大臣开城投降,渤海国正式从历史除名,耶律阿保机将此地改名为「东丹国」於是东北地区分裂的情况,就被辽国统一了,而耶律阿保机在回师旅程中就病Si在扶余城,虽然辽国的根基基本上在耶律阿保机时期打的非常稳固,但因为後面的继任者个X都非常嚣张,政策上非常情绪化导致朝局非常不稳定,就是所谓P孩统治阶段时期,後来幸亏出现辽太后这位杰出nV王,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由於前任辽皇帝出征回来忽然暴毙,害她一开始处於孤儿寡母执政,加上勳臣贵戚手握兵权,一个不小心辽国就会发动Zb1an,甚至导致帝国分裂危险的时期,而这时北宋宋太宗也看好这时机,想要趁机打下幽燕,历史称为宋太宗北伐,但是因为宋太宗b起他老哥赵匡胤在军事上等级就差很多了,要是他没有杀掉他老哥,或许北宋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强国大宋了,在所有汉人一统的朝代,唯有宋朝是从开始到结束,都是被外族欺负到结束,要不是史学家都是汉人,宋朝其实不配称为大宋。
其实这次北伐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除了萧太后能在短时间收拢兵权,重用能人,收买人心,达到君臣和谐、上下同心之外,主要还是北宋大军因为初期的优势,导致各位将领开始想抢功,加上皇帝没有亲自率领,诸将谁也不服谁,於是只能用悲剧收场了,值得一提的是辽国战神「耶律休哥」,要是没有这位战神,萧太后政治能力多强都没有用。
另外杨业超级有名的杨家将也是这场战役被自己人出卖而牺牲的,我想赵匡胤在地下有知,大概也只有用三字经问候老弟了,因为赵光义杀Si自己老哥加上一连串军事判断错误,导致原本强盛的北宋从一开始就开始走下坡,正常来说开国的王朝,不论是军力、士气都是最强大的,但因为赵光义私慾军事错误指挥,差点导致宋朝强大的军团被辽国歼灭,也因为这样,一开始就被外族看穿军事能力的底,导致後来大辽反打,赵光义其实要负最大的责任,不会打还一直要打,人家不惹你就算了,还一直惹人家,而且一次b一次输的更难看,要不是他是汉人皇帝,在历史上的恶名恐怕会更难听,总之辽国的强大,赵光义其实也要算是大功臣,实在非常讽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书梦空间 http://www.shumkj.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