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布局(1 / 2)

加入书签

此言落罢。

台下的众人,目光皆是不由自主的汇聚向夏元吉身上。

因为就夏元吉与朱高煦所言的事情,两人言语中所讲述的事情,乃是朝堂上许多人并不知晓的事情。

毕竟在决定大明钱庄开业之际,筹备和探讨很多东西的时候,为了避免许多消息的走露,为此真正有资格参与此间议事的人,也就独独只有那么几人而已,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

也正是如此,在朱高煦和夏元吉两人说出这话的时候,场中不少对此件事情不知晓的臣子,会在当下以这般好奇且疑惑的眼神,不时在两人身上来回打转。

得到确切的回复。

夏元吉的神情,并没有比之方才好到哪里去,面色中终归还是带着些许的忧虑和愁容,短暂的沉吟了片刻,正欲想要说些什么时,却是话还没有说出口,其耳边再次传来朱高煦斩钉截铁的声音。

“行了!”

“夏老头,稍安勿躁。”

“如今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说话的同时,朱高煦自是察觉到场中,那些个参与此次大朝会,对于他们两人之间言语,极为好奇的大臣们,所投来的目光,为此朱高煦简单的思量了片刻,倒也没有在打算于此件事情上,再藏着掖着,亦是准备满足场中众人心中的好奇之心。

毕竟眼下的事情上,大明钱庄已然开业。

朝廷该做的准备,已然做的差不多了。

并且依照当下的情形来看,朝廷完全有能力和有本事,完全不用担心储备兑换所需的银两不够的问题,为此也就不用担心,某些人知晓或者说是消息走漏的问题。

同时在告知眼下的这些个人,借助这些个人的嘴巴,让他们把这些个消息给传递出去,于现如今的情形来说,对大明朝廷乃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也就完全不用有分毫的吝啬。

就这般。

朱高煦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亦没有再打哑谜的打算和想法,于此间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半眯着双眸环顾了台下的群臣一眼,幽幽开口道:

“本王知晓诸卿,心中肯定很是好奇,本王与夏尚书两人,此间在议论,或者我们两人所言为何意。”

“现如今眼下事情,已成定局。”

“本王自是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更没必要再藏着掖着”

“很简单.”

“那就是大明宝钞,换新的时候。”

闻之此言。

场中所有人的面色,不由得为之沉了沉,眉头微微皱起,于此间陷入了沉默和思索之中。

察觉到台下群臣面色神情的变化,朱高煦略微的停顿了一下,轻轻的咳嗽了几声,简单的清了清嗓子,继续出言道:

“依照本王、以及以往与六部重臣,所商议推测的那般。”

“乃是希望等着市面上的宝钞,于此间兑换和回收的差不多了,之后再通过大明钱庄,慢慢的往外放,更新迭代的新的大明宝钞。”

“当然本王所言的新的大明宝钞,非再如同以往那般,直接以货币的行事。”

“乃是那些个于咱们大明钱庄存取的百姓,咱们则是改为给他们发放相应的数据凭证。”

“此番凭证、可作为宝钞使用,用于贾商或者百姓的交易,亦可随时前往朝廷增设的,大明钱庄中换取同等数额的银两。”

“如此这样的操作,想来能够更加的增加百姓,对于咱们大明钱庄也好,亦或者说是大明朝廷也罢,两者之间的信任度,亦能够更加的让百姓和贾商们接受。”

“此乃一举几得,于我们大明朝廷来说,也只有好处,不会有任何的坏处。”

“算是所有人都能够为之接受的事情。”

“不知众卿家,于当下的事情,于咱们此番的提议,觉得如何啊?”

“可否有异议?”

“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听着此件事情的娓娓道来,以及这里面所有的详细问题。

台下的群臣,此时此刻也总算是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对于这个设想,以及这个问题上,亦是上场中的群臣,闻之不由自主的下意识点了点头。

至于朱高煦所问的,他们这些人可否有什么异议之类的话,则直接被群臣给直接忽略。

非是他们不想,或者他们不敢和不愿。

实乃在了解当下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他们这些人是真的,完全找不到任何比之当下,能够为之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去处理当下的事情和问题。

因为此番的行事,以及所发行的新型大明宝钞的行事,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好的不能够再好。

换位思考。

倘若他们百姓、贾商、怕是也极为喜欢这样的方式和方法,因为这样的行为和行事,别的先不说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大大的增加了,百信、贾商心中的信心。

纵使他们这些个官员,在闻之此言之后,所想的亦是如此的心情。

就可想而知,眼下的做法是何等的好。

并且此间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则就是此番新的大明宝钞的推行,并非如同以往的那般,朝廷下达指令,以粗暴的政策和律法手段,强迫百姓和贾商去接受。

而是通过一步步的增加和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一点点的去接受,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毫无疑问新的大明宝钞,肯定会慢慢的成为主流。

那些个出去、兑换出去的银两,则肯定会慢慢的再次流入朝廷的手中。

毕竟新的大明宝钞,亦是为纸质的行事发行。

相较于金银铜钱之类的货币形式,要轻便和轻松不知几何,想来只要出门,没人愿意去带什么笨重的铜板、银子、金子之类的物品,那么大明宝钞则就成了首选。

只要朝廷的储备够足,且只要不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下,那么此间就绝对能够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新的大明宝钞流行、成为主流,说白了也只不过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短暂的停顿了片刻,方才被问及到的群臣,也是一个个不约而同的从愣神中回过神来,没有丝毫的犹豫,于此间纷纷跪拜了下去,行礼朗声应道:

“回太子殿下、汉王殿下.”“臣等无任何异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