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英王到底在干什么(1 / 2)

加入书签

('回王爷。程锦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王爷学生们的算学本事,我们工部上下佩服之至。

朱瀚没有着急表态,开始就给他的学生们戴高帽,这家伙后面肯定没憋什么好话。

果然,就听程锦话锋一转道:但是,所谓建造之事,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哪怕算的再准确,可如果建造的时候偷工减料,也是绝对不行的。

看着侃侃而谈的程锦,朱瀚嘴角微微上翘,好奇的询问:程侍郎的话,本王却是不太理解了,本王的学生们只是计算,筹备工程所需要的物资,与偷工减料有什么关系?

周围的匠人们,也都很疑惑,不明白程锦为什么要说这些。

只有工部的少部分官员,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

如果朱瀚的这些学生们,只是合算成本,他们现在的确只有乖乖认输得份儿。

可他们却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多此一举的又添了一些内容。

这里面,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了。

程锦直接拿出了,皇庄的学生们,记录建造桥梁材料搜写的那张纸上的答桉。

直接略过前面的一大段,指着最后的一部分到:王爷,您的学生们说,使用了您的新式材料之后,只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建造一座桥梁,这是否有些不太妥当?

绝杀!

程锦嵴背挺得笔直,宛若苍松傲雪卓然于世。

嗡!

工部的工匠们也都响起这件事,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对啊,如果不是程大人说起,我都快把这件事忘记了。

三个月就造一座桥,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嘛。

呵呵,反正我是绝对不敢走这种桥,这根本就是在拿人的生命开玩笑。

亏我刚刚还对这些人有些改观,现在看来,他们不过就是一群只知道死读书的家伙,这一场我们输得冤死了。

听着这些人的议论,程锦越发得意起来。

英王殿下,还请为下官解惑。

如果王爷不能给我们一个合适的解释,我想这比试也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匠人们纷纷附和。

程大人说得有道理,我们不会与这种枉顾人命的人比试。

作为匠人,如果连自己造的东西的安全性都保证不了,根本就不是合格的匠人。

燕京工部尚书赵和伦,又连忙站出来当和事老。

干什么,你们这些家伙想要造反么?王爷的学生,写的虽然夸张了一点,可也轮不到你们这些废物质疑。怎么?你们难道还想让王爷亲自试试,三个月能不能造出桥来么?

刚才王爷的学生说得话,本官就觉得很有道理,你们这些废物做不到,别以为别人也做不到。

朱瀚觉得,这个赵和伦入错行了。他如果去习武,说不定能成为,跟张三丰一样的武宗师呢。

这套太极拳打的,简直是出神入化。

朱瀚没有用王爷的身份压人,就那么笑眯眯的看着他们。

最开始的时候,工匠们群情激愤,说什么的都有。

如果朱瀚不是王爷身份太过尊贵,恐怕已经有人,直接问候他的祖宗十八代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匠人们的声音越来越小,很快重新归于寂静。

都说完了?朱瀚笑吟吟的道。

工匠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有点搞不清楚,这位英王殿下的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原本,皇庄的学生们听程锦跟工匠们质疑朱瀚,下意识的就想要反驳他们的言论。还

没来得及开口,就被朱瀚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朱瀚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程锦跟匠人们。

你们觉得,本王的学生们是夸大其词?

许多工部的官员以及匠人,都纷纷低下头去,不敢跟朱瀚对视。

也有少部分人,完全不畏惧朱瀚的权势。

就比如,工部左侍郎程锦。

他抬起头,不闪不避的迎上朱瀚的视线:下官只是实事求是,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三月就可以建造一座百米桥梁的事。

如果真的有,恐怕也只有传说中的神仙中人能够做到了。

张云杰冷哼道:那是你们自己无知,既然你们不相信,我们就在这里向你们证明!

水泥之前一直都是在南方使用,北方的官员们虽然有所了解,但是知道的也不是很详细。

他们不清楚水泥的厉害,朱瀚的学生们可是清楚得很,自然不会害怕当场验证。

没有这个必要。还不等程锦等人答应验证,朱瀚却果断拒绝。

刘申弘张云杰,还有皇庄的学生们都蒙了。

这什么情况?

自家王爷该不会是吃错了什么药吧?

证明一下水泥的强度而已,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啊?

为什么自家王爷要拒绝。

燕京户部尚书赵鹤婷,跟左侍郎程锦等人心中鄙夷。

装!

你们就继续装吧。

明明没有的东西,竟然还能装的跟真事似的。

这是怕那些学生不好拒绝,所以这位英王殿下才亲自开口的吧?

为了他的那些学生,竟然连王爷的体面都不要了,这还真是够能豁得出去。

程锦得意的下巴差点没翘到天上去。

那些工匠什么的,根本就靠不住,不过就是一群只知道出死力气的废物罢了。

真正能够力挽狂澜的,还得是他们读书人。

如果不是他程锦,找到了英王他们的破绽,燕京工部还有他们那些工匠,今天都要颜面扫地。

既然王爷不方便展示,那下官也不强求。下官也明白,能够三个月建造起一座桥梁的宝物,肯定也是价值不菲,王爷不想轻易示人,也实属正常。

这一场,就当我燕京工部输了吧。

漂亮!

程锦在心中,给自己点了个赞。

不卑不亢,进退有度。

既为他们燕京工部找回了面子,也同样给这位英王殿下留了一丝脸面,没有彻底把这位王爷得罪死。

我这样的人才,应该去吏部才对,待在区区工部,实在是太委屈了。

赵和伦偷偷递过去一个赞许的眼神:干得不错。

工部的官员们也都觉得扬眉吐气。

真是遗憾啊,不能见识一下,可以三个月造桥的材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