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这话他怎么瞧着那么眼熟呢?(1 / 1)
('《大国》连载的第五天,王朝已经繁荣了千年之久,&/br>却非但没有出现任何倾颓的趋势,反而还达到了又一个新的巅峰时期!&/br>这一年,大国的几个附属小国野心勃勃的联手向王朝宣战,&/br>形势危急关头,王朝那位总是深居简出,分外神秘的国师忽然献上了一种威力极大的新武器,&/br>王朝大军甚至都还没怎么动手,那些附属小国就彻底败落了,一个个吓得连忙投诚,举国归降!&/br>“这不就是咱们天盛之前被七国围攻的事儿嘛!”&/br>回去的路上更新刚看到一半儿,好些大臣就忍不住拍起了大腿——&/br>难怪他们之前总觉得这王朝感觉和天盛十分类似呢!&/br>今日这剧情不就证实了吗?&/br>只怕写这文章的人,本就是从天盛得来的灵感。&/br>这献上新武器的国师,不是他们太女殿下又是谁?&/br>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剧情,就该是王朝不断扩张,最后真正做到一统天下了吧?&/br>更加上头了的大臣们迫不及待地往后一翻,&/br>却见王朝的帝王和储君因版图扩张过于迅速,深知若是继续这么下去,那些被打下来的土地上,百姓们日子过得艰难,注定还要生事儿。&/br>为了王朝能够真正安安稳稳地继续传承下去,&/br>帝王决定放慢脚步,先治理好已经打下来的国土,让这些国土上的百姓也真正做到彻底归心之后,再考虑其他。&/br>“这个考虑,也的确是对的。”&/br>柳大人捋着胡子,微点了下头:&/br>“只是一味地扩张,最终必会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怨念过重,距离京城又远,不便于管理,迟早会出现大问题。&/br>即便是已经打下来了,之后也还是可能会再度丢掉。”&/br>“不错。”&/br>杜大人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br>他们俩都是属于对《大国》格外上头的那种,每天自己一个人看着,总觉得不够带劲儿。&/br>正巧两人府邸离着又不远,于是从昨日起,他俩便一拍即合,&/br>下了朝后就坐上同一辆马车,在路上一边看,一边讨论:&/br>“写这文章的人,倒是还有些才学,之前提出的那些个政见,也算言之有物,&/br>兴许就是要来参加明年春闱的学子!&/br>如此,倒也能够解释,为何老夫前两日派人去寻他,却半点儿消息都没能打听到。&/br>毕竟即将下场参加春闱的学子,是要谨慎些。”&/br>“若真如此,想来以此人的能力,来年春闱,他必将榜上有名啊!”&/br>“是啊!届时老夫可要亲自去见见此人,柳大人可要一道啊?”&/br>“去!怎么不去?老夫也想瞧瞧,到底是何人能写出如此精妙的文章!”&/br>两人对着前半段儿一阵夸,夸完之后满面笑容地继续往后看去。&/br>然而这一看,他们面上的笑容却渐渐开始消失了——&/br>王朝有个名叫甄襄的官员得知国师之所以能闷不吭声地琢磨出新武器,是因为他私下里一直都在研究一个名为化学的学科,&/br>与此同时,他还知晓了此前让王朝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的那几样新物件儿,竟也全都源于另一个名为物理的学科!&/br>于是甄襄熬了整整一夜,写了厚厚的一本奏折,详细分析了大力物理化学对王朝的重要性,&/br>并最终提出,要求在科举中,加入数理化这三门科目。&/br>“胡闹!”&/br>柳大人看到这儿,顿时就炸了。&/br>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方才对那名很有可能是明明年春闱考生的作者的赞扬,&/br>一把将手里的京城日报拍在了座位上,气得吹胡子瞪眼的:&/br>“简直不知所谓!治理国家靠的难道是这些东西吗?&/br>没有这些东西之前,天盛……不,就这个王朝,它难道不够强大吗?&/br>科举那可是用来选拔朝廷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br>岂是什么都能加进来玷污的?”&/br>“之前那话是咱们说早了,这厮定然是知晓,自己的学识还不足以金榜题名,所以这才想要弄些旁门左道来另辟蹊径!”&/br>杜大人也同样沉下了脸,讥讽道:&/br>“看来又是个平民出身的读书人,见识没多少,倒是心比天高,&/br>竟还妄想通过自己手里笔杆子,来动摇这已经存在了千年的科举制度。&/br>简直愚不可及!这样的人写的东西,老夫之后不看也罢!”&/br>“不,还是要看!”&/br>柳大人冷着脸怒道:&/br>“老夫倒是要看看,他最后会写出个什么东西来!”&/br>……&/br>由于最新一期的更新,恰好断在了那大臣上奏的地方,&/br>原本在朝中备受追捧的《大国》,可谓是一夜之间,便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口诛笔伐。&/br>但愤怒归愤怒,都已经看到了这个地方,眼瞅着就剩两天便可看完结局,&/br>第六天的京城日报出来之后,朝中大臣们照旧还是在愤怒中……翻到了最新一章。&/br>【简直不知所谓!治理国家靠的难道是这些东西吗?&/br>没有这些东西之前,天盛……不,就这个王朝,它难道不够强大吗?&/br>科举那可是用来选拔朝廷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br>岂是什么都能加进来玷污的?】&/br>【见识没多少,倒是心比天高,&/br>竟还妄想通过自己手里笔杆子,来动摇这已经存在了千年的科举制度。&/br>简直愚不可及!】&/br>第六章开头第一段儿,直接就是王朝其他诸位大臣们强烈反对的声音。&/br>柳大人积攒了一天的怒火,直到看见这一段儿,才总算是得到了些许的宣泄:&/br>“还算那写书人有点脑子,知道此事并不可取!”&/br>杜大人:“……”&/br>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但他瞅着这话术怎么那么眼熟呢?&/br>好像……他昨日才和柳大人这么说过?&/br>合着他们自己不知不觉的,竟也成了书中的角色?&/br>代入感这么强的吗?&/br>可他感觉怪别扭的。&/br>杜大人沉默地接着往下看,&/br>便只见王朝之中,几乎所有人都在愤怒地指责甄襄,&/br>有个别情绪激动的,甚至还想要奏请陛下治甄襄的罪!&/br>甄襄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了很久,但终究人微言轻,寡不敌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