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章 阎王爷回来了(1 / 2)

加入书签

('下午的时候王玄策就已经到了长安。

本想着去拜会一下先生,走到颜家老宅门口,听着里面的欢声笑语声,想着贸然打扰有些不合适。

王玄策就打算明日再去拜访。

眼见着天色尚早,王玄策晃着身子就去了东市。

才过去,人就被围了起来。

也没做什么,就被人灌了两杯甜甜的葡萄酒。

眼见着胡姬笑着伸手,王玄策无奈的从怀里掏出两个铜板。

信手一抛,精准的抛到胡姬腰间悬挂的那个小竹篮里面。

见胡姬不走,王玄策笑道:

“别看我,我不是鸹貔。

两个钱,就两个钱,骗骗外地来的学子可以,小爷长安人,别想哄骗我!”

胡姬看了一眼王玄策,见到他头上的玉簪心里一惊。

弓着腰又给王玄策倒了一杯酒。

王玄策来者不拒,一饮而尽。

如今春闱要到了,来参加科举的学子是一年比一年多。

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是胡姬最开心的时候。

学子有钱,心软,好骗。

一杯酒能卖出两杯的价格来。

当然这也只能骗骗外地的学子,国子学和楼观学的骗不了。

他们比任何人都熟悉套路,一文都不多给。

久而久之,东西两市卖酒的胡姬学会了看簪子识人。

木簪,铜簪,玉簪。

簪子不同,年龄不同,学问也不同,身份自然不同。

骗一下铜簪,玉簪的学子还可以。

要是骗了头戴木簪的学子那就是大事。

在书院里他们是最小的孩子。

最小的孩子获得偏爱自然多一些。

万年县给定的罪名是欺骗未成年。

也不知道是哪年出来的规定。

反正不能骗这个群体。

骗了他们,他们先生的一张纸书,衙门的不良人就会立刻出动。

逮住就是一顿打,不管是男是女。

打完了之后扫大街。

有人试过了,是真的挨打了。

如今没有人敢去骗书院的小孩子。

别说骗了,给他们喝酒都会出事。

东西两市的生意人现在做学子的生意都规矩的很。

生怕惹了一个刺头,最后把自己的铺子搭了进去。

喝了三杯酒,王玄策觉得有点烧心。

就在门口点了一碗面,剥了十多个蒜瓣,一边吃,一边打量着东市。

官职下来了,王玄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但王玄策不会头铁的去大张阔斧的开始进行赋税的改革。

如果真要做了,哪怕最后做成了。

自己除了死别无他法。

别看长安这商贾遍地,真要剥开来看站在他们后面的无非都是官宦之家。

这一动就是动利益,他们肯定不会愿意。

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钱多。

所以这件事不好做,但也不能一味的去做。

真要做这件事,首先是要让商贾觉得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王玄策准备先制定律法,从律法上保证商贾的权利。

让他们的命不再那么的低贱,让他们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然后再去做这件事。

可做事就得找人,得有人先打样,别人看到了后才会选择加入。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果然是没错啊!”

一碗面王玄策吃了许久,蒜瓣吃完了,面儿反而是越吃越多。

原本的大半碗汤水面,如今变成了一大碗。

坨了!

本着不能浪费,王玄策硬着头皮吃完。

一碗面把他撑的直翻白眼。

掌柜的看着王玄策离开,嘴里嘀咕了半天。

亏大发了,一碗面油水面就赚不了多少钱,还吃了这么多蒜。

都要这么个吃法,这生意也就不用做了。

回到家的颜白再次感受到了家的美好。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裴茹恨不得把颜白不在家那段日子没吃的都补上去。

“大郎,明日还要进宫去么?”

颜白摇了摇头:“明日不去了,明日我要回去看大兄。

皇后着急着让两个孩子成亲,大兄又何尝不是?”

“那颜颀的婚事,小彘子的婚事,十一的婚事你这次回来一并安排好?”

颜白摇摇头,苦笑道:“这是大兄的念想,不能一下子全部做完。

全部都安排完了,我怕大兄就没念想了!”

裴茹顺手给颜白嘴里喂了一颗蜜枣,轻声道:

“江州的事情明年能做完么? ”

颜白认真的想了一会儿:

“如果今年我不回来,明年的年底就能让江州按照朝廷指定好的步骤走。

到时候去一名郡守就可以。

可是我回来了,这一来一回就耽误了半年的时间。

所以,最快我也要等到后年的年底回长安!”

裴茹叹了口气,掰着指头道:

“今年是二十二年,明年是二十三年,后年就是二十四年。

念书时觉得这一年的时间很长。

等到现在我才发现,这时间就跟假的一样,一晃就是数年。”

颜白笑了笑:“所以,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孩子……”

裴茹冷哼一声:“别劝我,孩子不听话我依旧得骂。”

颜白想了一会儿说道:

“去把十一喊进来,我要问她,在孔家和李家这两个孩子她到底中意哪一个。

给了她这些年的时间,她该有一个选择了。”

“就不能等等么?”

颜白摇摇头:“咱们可以等,李厥怎么敢等,孔老夫子的孙子怎么敢等?

孩子大了,也该给所有人一个答复了。”

裴茹突然叹了口气:

“家主的事情定了是吧!”

“嗯,是昭甫。

你别有气,咱们这一门已经和皇室连在了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