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既涉名与利,便惹是与非(2 / 2)

加入书签

李赓国号为“虞”,定北平为都城,改称“顺天”,在位七十二年后,于百岁高龄无疾而终。

这座书院占地超过百亩,主体建筑布局沿用官学“左庙右学”的形制:左边近山处为“孔圣殿”,即原“报恩寺”所在,为崇礼祭祀之所;右侧平坦处为“明道堂”,为传道授业之所。

这便不得不说,即使是书院这等所在,也免不了人情世故的渗透,如韩骐这等“学渣”,却能和马骥这“学霸”一路同行步步高升,稳稳占据一个上舍生名额,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万松书院”效法了国子监的“三舍升补法”,分出“外舍”“内舍”“上舍”三类班级,初入书院的新生皆分在外舍,学业优异者升入内舍,经多次考核证明有参加解试、考取举人功名潜力者再升入上舍。

马骥四年前进入“万松书院”,经过入学考核后跳过外舍直入内舍,第一年由内舍升上舍,第二年连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考取秀才功名,算是一步一个台阶,走的甚是稳重踏实。

如今书院有学子三百余。外舍生二百余,分入五个学舍;内舍生八十余,分入三学舍;上舍生十八人,归入同一学舍。

不过如今的“明道堂”与“孔圣殿”一般不轻易开放,平日的教学都在另外开辟的学舍进行。

时至今日,大虞国祚已绵延三百年,中间虽也有过几次动荡,国势不复极盛之势,却仍是四夷宾服的天朝上国。

新君即位后,为其上庙号“太祖”,谥号“武”。

但民间流传更广的一种说法,是这位武功超凡入圣的帝王已打破天人之限,飞升至传说中的仙界,永获不朽长生。

杭州府作为本朝龙兴之地,受重视的程度仅次于京师。经太祖亲自过问之后,才决定在“报恩寺”原址建一座“万松书院”。

上舍生寝室规定的是两人一间,与马骥同室的自然是交情最好的韩骐。

马骥在寝室安置带回来的东西时,见到韩骐的床榻和其他物品都保持离开时的样子,便知道其还没有回来。

他摇头失笑,暗忖莫非自己先前的那句无心之言竟然应验,这小子逛青楼的事情当真被他那位素来严苛的老子知道,然后被打断了双腿?

正在心中胡乱猜疑时,饭堂那边宣布开饭的云牌声响了起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