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子类其父(2 / 2)

加入书签

现在斗争开始扩大,即将漫延到刘表父子之间。

就在这鹰台歌舞之际,刘表长子刘琦眼尖,就见楼梯处有书吏神情为难。

正要起身去问,不想另一侧蔡瑁对刘琮眼神示意,刘琮见状起身后退几步,绕台阁边缘而走,将梯口书吏递来的公文接住。

刘琮又脚步轻盈返回原位,双手将公文递给刘琦:“兄长,是江夏急递。”

刘琦面目、身形酷似刘表,留着髭须,俨然青年之际的刘表。

故而山阳旧人多拥护、喜爱刘琦,镇南幕府里的外州人也多爱与成年的刘琦打交道。

刘表本人也很喜欢长相酷似自己的长子,对于河北发生的事情他也有所听闻,已经在提防这种事情。

当然了,次子刘琮俊朗聪慧,刘表也很是喜爱,他的继妻蔡氏也很喜欢刘琮。

至于姿貌平平的庶子老三刘修,哪怕刘修刻苦钻研文学,刘表依旧有些看不上眼。

不是老三不行,而是老大、老二强出太多。

就连女婿王凯、王凯堂弟王粲兄弟两人都比刘修受重视。

也就宴饮之际,刘修才能找到一些自己的存在感。

刘家三兄弟与刘表一样都爱饮酒,老大刘琦使用大酒爵,号称伯雅,装满能有七升酒;老二刘琮使用小一号的仲雅,能装酒六升;老三刘修用更小一号的季雅酒爵,装酒五升。

能胜饮三爵之一者,这就是雅量。

只是刘修如今不过十五六岁,这酒量必然有强迫自己的因素。

他不肯轻易落后两位兄长,此刻持筷子敲击酒爵伴奏,却斜眼去看大哥。

刘琦已有醉意,先是检查印泥完好,才当众拆泥封,垂眉阅读黄祖发来的急递。

看完后,他折合起来对关心好奇的刘琮说:“是一桩好事,我觉得应该等酒宴之后再向父亲陈述。”

刘琮左右环视见许多人关注这里,就说:“既然是喜事,兄长就该说给父亲,以增席间欢乐。”

“你说的有理。”

刘琦起身,捧着竹简公文来到刘表身侧,双手奉上:“父亲,江夏急递,说是大将军遣船队越江淮忽至江夏。”

“我儿还未满饮,怎么说起了醉话?”

刘表笑吟吟打趣,常识告诉他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他与河北方面的交流,都是走山野小路到雒阳,经河内到邺城;官渡战役之前,能走宛口至中原,直接去河北。

见刘琦不苟言笑,刘表才低头看公文,嘴角的笑容渐渐敛去,严肃问:“你弟可见了文书字迹?”',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