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积极入股(2 / 2)

加入书签

张松将帛书转给王商,不快问:“国山,大司马真要检地?”

“是。”

王甫端坐下首:“绵竹所屯乃虎狼之师,大司马固然能约束其众。但仅仅靠严令、威刑是难以长久的。故而要施行检地,若有违抗、瞒报者,自会沦为虎狼的口粮。”

王商放下帛书转给身边一个高氏大姓,阴着脸说:“今日能检地,明日就能稽核各家资产,后日就会制定重税。”

高氏大姓将帛书转给下首一个人,似笑非笑说:“今大司马纠合汉中之众,邀结东州兵心,前后能受其驱策的不下十余万兵马。此皆详实可查之事,还请诸位慎重。我高家传家不易,检地也可,重税也可。”

帛书往来传递,传到王累手里时,他说:“我益州本是天下之偏隅,文化不昌。今中原大战道德不存礼仪失散,而本州不退反进,若如大司马所令,使大儒、经士充入长安大学,就恐本州后继无人。”

如王累忧虑的那样,很多人对大儒、名士迁入关中并没有多少抵触;迁走这些舆论领袖,这部分人的影响力消退,等于其他人在本地士人群体中影响力上涨。

可后果也是沉重的,会让后辈失去良好的教育。

教育差,就容易被骗;被外地人教育,以后就会向着外面的人说话,这后患更大。

大厅内一些人开始交头接耳,因无法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而显得急躁,讨论声音也趋于喧哗。

上首张松独坐,自然也清楚蜀中毫无反抗的力量。

剑山栈道被突破,哪怕蜀中有抵抗、对抗对方的兵力和士气;可大多数人家业丰厚、殷实,反倒生出了怯战、避战、投降输一半的心思。

战争成本拔高,风险暴涨,死亡会波及自身时,没几个人会愿意支持全面开战。

这输了,不仅仅是资产减少那么简单,王允之三族,河东、太原抄家的广大士人就是前车之鉴。

益州的富庶,使得这些人很想反抗,恨的牙痒痒,可就是顾虑重重舍不得拼命。

再说了,益州就这么大;没有外敌的时候,内部斗争也是激烈的很。',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