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编制人力落实,一营堪比一个步兵团?(2 / 2)
当然了,这个过程该和赵营长协商,还是要时不时碰头商量商量。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来到了八月初。
这段时间里,一营变化并不大,但外界动静可不小啊。
之前战备期间,陈钧荣获一等功,送功的事情被上面给压了下来,需要全力备战。
如今战备结束,前期积压下来的工作,开始陆陆续续开展。
有关陈钧一等功送功的事情,自然也在这时开始具体落实。
说来也巧。
这次一等功送功,正好还是碰到征兵的节骨眼上。
2016年7月25日,也就是陈钧参加集团军会议过后两天。
军部就着手召开了全国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开始全面动员部署年度征兵工作。
规定是8月1日开始,9月10号运兵,征兵群体将重点放在职高,中专,技校等等,有学历的人群。
可能是军改大幅度铺开,试点单位出现,大会针对这次招兵政策要求,也更严格了一些。
这种节骨眼,对于下面的乡镇,县里面来说,要求提高,工作难度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但这些,对陈钧的家乡融安来讲,却不算什么了。
一等功的大红条幅,红底鎏金大字的“一等功臣”牌匾,小百十米的送功车队,逛遍了整个县城,包括下面各乡各镇。
武装部的人,更是乐得嘴角都快咧到后脑勺,拿起手中的鼓锤攒着劲的敲。
喜气洋洋的氛围,传遍整座县城。
小舟村同样热闹非凡,陈钧的父亲陈白水,母亲李秀琴,面对这种场面都已经熟悉了。
一整天都在村里人的帮助下,招呼过来送功的队伍。
那场面,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举村同庆都不为过。
陈家出了个了不起的孩子,这几乎都成了小舟村村民,人人挂在嘴边的话了。
唯一可惜的是。
陈钧由于工作太忙,试点初期从部队赶不回来,也就是送功时家里给他打电话。
听一听热闹的声音。
当然了,这次一等功是京都军部联合参谋部下达的送功通知,柳城军分区,连带着市里,县里全都被惊动。
一等军功不是全市第一例,却是整个融安第一例,多部门联合出资,为这次一等军功送去十万奖励金。
这可把村里人羡慕的直拍大腿。
他们羡慕的不是奖励金具体数额,而是羡慕这份奖励属于国家给予。
那跟自己赚的可不一样啊。
数量无关多少,重在意义。
除了送功之外,陈钧忙碌的这段时间,还有另外一件事也在悄然进行。
那就是最初开会时,讲的国防科大毕业生组成的代表团,开始着手从五大战区抽调。
试点单位的工作,就连上面也不会随便安排一些毕业生就给调过去。
能加入代表团的成员,那手里必然要有两把刷子。
合成营真正厉害的,除了营级单位就具备后勤,有独立的作战体系之外。
区别于其他常规部队较为厉害,或者说较为出众的,那就是他们的攻防一体系统,以及敌我识别系统。
有这些东西,在信息化还没普及开的战场上,那几乎可以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利器了。
陈钧初期没有考虑构造这些系统,就是要等着这帮专业的人过来协助。
单单凭借一营,凭借179旅,想要构造攻防一体作战系统,那这话就跟没说一样。
基本没可能实现。
摩步旅压根不存在这种实力。
一直到8月2号。
陈钧终于将火力编制和人员编制,全部整理出来,一营八个主力连,带上营直属的那几个排,和班。
编制等同于一个营,下辖九个连。
总兵力编制更是在1176人,战车加后勤车辆,再加上运输,牵引车辆,总数达到将近四百辆战车。
一营会议室里。
营长赵子恒看着陈钧详细划分好的编制,眼珠子瞪得堪比牛蛋个头。
他头皮发麻的看向陈钧,随即吞了吞口水,有些艰难的开口道:“老.老陈,这试点营一千一百多人,战车三百六十多辆。”
“这么大体量的单位,咱们能指挥明白嘛?”
“步兵团才一千三百多人,我们一个营就一千一百多人,这么整,上面能同意?”
会议室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
这几日,编作战连队,编人力期间,他们都帮忙了。
但那是一个连一个连的商量。
大多精力,都放在骨干分配,副连调任,排长调任方面。
毕竟是试点营嘛,有好事肯定先紧着自己来啊,营长,教导员,营副这种级别太高。
试点单位就是营级,肯定没办法动。
但这不并代表其他人的职位,不能趁着这次机会调一调啊。
比如说一营原来的排长,借机会提到副连。
副连级干部,安排到一个新连队里面担任连长,根据他们自身能力,来衡量合不合适。
这几天营里的干部,都在针对这些问题都商量。
可商量归商量,他们怎么也没想到。
最终的结果综合起来,却让一营成为一个拥有一千多人的作战单位。
前几天当然想过,陈钧也提到过不止一次,甚至这几天营里新宿舍建造,都是照着这个标准来。
可关键点在于,结果没有敲定之前,提再多那也是商量,又没最终拍板,自然不觉得压力有多大。
可现在。
陈钧真把这些详细的编制,放到他们跟前时,一个个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在部队里面,并不是说自己带的兵多就是好处。
关键要看有没有那个能力,你让一个排长去带一个团,你看他能带得动嘛?
瞧着会议室众人那为难的神色。
陈钧笑了笑:“放心吧,会同意的。”
“你们要明白,什么叫试点?咱们是第一个接触改编,接触新单位建设的地方。”
“我们不把编制铺的大一些,把战斗力搞起来,后续其他单位模仿的话,怎么模仿?”
“总不能我们一营搞个四五百人的新单位,等下一个单位效仿时,人家搞出一个八九百人的作战单位吧?”
“那我们试点期间做出的所有辛苦,都是白费。”
“道理我都懂,就是.”赵子恒还是有些犹豫。
他毕竟只是摩步营的营长,巅峰时期也就带过三百人,还没啥战车配置。
如今要给他增派将近四倍的兵力,战车数量更是翻了十倍,指战员不是过家家。
他不是怕编制大,是怕自己压根没办法指挥这么大的单位啊。
“没事,试点单位的磨合也是一步步来的。”
“我们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陈钧笑着鼓励了一声,随即将编好的文件统一收集起来,准备等会去旅部一趟。
之前集团军大会上,首长特意交代他一周做一次总结,并且要尽快把火力编制和人员编制交上去。
第一周基本就是扩建,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陈钧抽空跟旅部汇报了一下,没有提交什么总结。
但现在,该做的工作都已经做好了,宿舍这段时间也都建了,车炮场同样扩建完成。
手里的文件再交上去,剩下的可就要迎接大量战车和新连队的战士入驻。
到那时候,就是动真格的时候了。
刚才赵子恒正是想到这一点,所以才会特别纠结。
可看着陈钧主意已定,教导员也没提啥意见,其他几个连长都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
他作为一营的营长,还能说什么呢?
(本章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