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张导冲击奥斯卡的心结(1 / 2)

加入书签

('第59章 张导冲击奥斯卡的心结

第二天。

大剧院顺利竣工,50米高的白色大理石穹顶,在南月湾海岸线上闪耀着柔白的光辉。

剧组人员看苏诚的目光也彻底变了。

以前大都是求勾搭的表情,现在已经演变成了崇敬,甚至是崇拜。

苏诚除了每天固定的打靶训练,游泳特训,视察工地,也会经常来剧组探班。

有时候。

还特意带来梁思辰博士,来给张导洗洗脑。

梁思辰博士是考古界的泰山北斗,国宝级人物,张导对他敬仰有加。

但可惜。

苏诚一直没收到成功招募张导的系统提示。

张导似乎有心结,在他解开心结之前,怕是不可能招募成功。

想了下,苏诚也大概明白。

不像出身名门,一路顺风顺水站在世界之巅的梁老,张导的经历颇为坎“八四三”坷。

张导家庭成份不太好。

在先后拍出了《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电影后,张导在欧洲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拿奖无数,赢来了事业巅峰。

但可惜,最巅峰时候,张导错过了奥斯卡。

嗯,这就是张导的心结。

晚年张导心浮气躁,电影水平起伏不定,也跟这个心结有关。

“一座奥斯卡,换一个世界级人才。”

苏诚大概将事情搞明白。

他也不着急了。

天堂岛有3点快乐加成,张导在这里拍电影,绝对能发挥出巅峰水平,甚至能超越巅峰。

那时候,拿一座小金人还不简单。

在剧组。

苏诚没事也经常观摩拍摄,张导人称“150遍不过”,他也算彻底见识到了。

在拍一组高潮戏时。

短短半分钟的镜头,张导前前后后拍了150遍都不满意,剧组为此整整折腾了一天,所有人都近乎崩溃。

这就是大导演对艺术的坚持。

拍摄之余。

苏诚也会听取张导的进度汇报。

“苏岛主,在埃斯库罗斯剧院的这些镜头,以后竟会是华语电影史上最宏大的镜头。”

张导拿了一组镜头过来看。

巨大的穹顶之下,扮演海洋公主的林疏影坐在王座上,接受各方势力的朝拜。

配上优质大理石的洁白质感,三四人合抱的巨大石柱。

整个场景有种史诗般的感觉。

“恭喜张导,恢弘的场景是一方面,高超的镜头运用也十分关键。”

苏诚赞叹了一句。

不愧是善于拍摄大场面的张导,埃斯库罗斯剧院在他的镜头中显得十分宏伟。

“不错是不错。”

张导欣喜的点了点头,然后想到了什么道:

“可惜米国那群中年白人评委们,口味刁钻,不太喜欢大片,他们更喜欢清高一些的小众作品,甚至是无病呻吟的那种。”

语气中有深深的怨念。

苏诚也能理解,张导三次冲击奥斯卡失败,绝非实力不行。

尤其是张导92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惜败意大利电影《地中海》,错过奥斯卡。

但20多年过去。

张导的《大红灯笼》被西方影评界高度评价,而《地中海》早已无人谈及,孰优孰劣,时间已经给出了公证的答案。

又谈起了后面的拍摄。

这场戏后,会有一个海底的大结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