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世界第六大博物馆(补昨天4更)(1 / 2)

加入书签

('第161章 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

圆明园水域辽阔,足有140公顷,有一整个颐和园那么大。包括福海、前湖、后湖,以及长春园,绮春园水域等。

在后湖的东南角。

坐落着圆明园四十景点之一的镂月开云,也称牡丹亭,建筑木料为金丝楠木,上覆盖金碧二色琉璃瓦,是皇帝聚会赏花之地。

顾名思义,牡丹亭内,栽培的正是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称的牡丹。

而且数量,足有万株之~多。

都是经秘书团精挑细选而来,有来自牡丹古都洛城的牡丹之王,金光灿灿的“姚黄”,光彩灼灼的“魏紫”,以及喷红吐艳的“洛阳红”,墨里含金的“烟绒紫”等。

还有来自新晋牡丹之都,菏城的代表牡丹,紫蕊绿心的“青龙卧墨池”,花开浅黄的“御衣黄”,以及芊芊粉红的“醉酒杨妃”等。

法华古镇的名品牡丹,红白斗艳的“二乔”,美如碧玉的“豆绿”等。

这些都是华国牡丹的代表之作,传承约1500年。

每一株也都价值不菲,少则上千,多则数万,甚至十几万,上百万的价格。这一园牡丹下来,就花了近亿人民币,相当不菲。

不过。

当苏诚踏入牡丹亭,漫步万花之间,欣赏国花美景,细嗅着浓郁清香时,心中之舒畅,无以言表。

换来这一园牡丹美景,花再多钱也值了。

牡丹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民间也称其为“国花”。

历史上,唐朝诗人刘禹锡曾评价牡丹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而雍正皇帝在游历牡丹亭之后,龙心大悦,提笔书写下:“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

大国学家王国维也曾痴迷于牡丹,在诗中感慨道:“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而目前,牡丹亭内移栽的最名贵牡丹,是一株“白雪夫人”牡丹。

它来自洛城牡丹院。

株龄约120年。

这株“白雪夫人”培植于光绪六年,原本栽种于紫禁城御花园之中,后落于直系军阀吴佩孚之手,被移栽在其在洛城的两湖巡阅使公署内。

这里也就是后来的洛城牡丹院。

按理来说,牡丹的株龄到达40年,基本就步入衰老期。

但这株“白雪夫人”是一种最为名贵的牡丹,白似云雪,洁若纯玉,花匠们一直悉心栽培,用尽各种手段,一直将其延寿到120年株龄。

但这已经是极限了,它根茎已逐渐腐化,叶片暗黄,花色浅淡,陷入了枯萎的边缘。

“苏诚岛主,这株白雪夫人是洛城的一张名片,蜚声海外,载誉无数。“

“但目前,它大概只有半年生命周期,不然牡丹院也不可能200万卖给您,真是太可惜了。”

洛城牡丹院技术员孙晓美颇为惋惜的道。

如果不是因为株龄问题,就算开价2000万,牡丹园也不会出手这株“白雪夫人”。这种牡丹太难培育了,全国不过数十株,且花色、花型、花香都与这株相差甚远。

“先带我看看移栽情况吧,千万别水土不服。”

苏诚也颇为担忧道。

越是美艳的花朵,就越是难伺候。从温带内陆气候的洛城,迁到热带气候的天堂岛,120年株龄的白雪夫人能否扛得住,还是个问题呢。

“嗯,前几天有枯萎的迹象,不过这两天情况好了点。”

孙晓美奇怪的嘟囔了句。

然后带着苏诚,走进了移栽牡丹的花房。

刚一进花房……

就有一股淡雅清香的香味传来,二人一呼一吸之下,竟有种沉醉其中之感。

不由,二人惊讶的对视了一眼。

这香味。

是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