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节 阁楼上的妖精(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ontent">

李昂瑞克邀请安格尔上座。

“假面大人,您能救救我女儿吗?”刚一落座,辛迪娅便忙忙慌慌的开口,生怕下一秒安格尔便会消失。

安格尔抬眼看了辛迪娅一眼,短短五日,原本雍容的贵妇,如今已然憔悴的不成样,哪怕头发依旧梳的一丝不苟,但却是没有了装饰;丰腴的脸颊,也出现了凹陷,尤其是皮肤变化最大,完全是一片蜡黄。

因为女儿的不幸,最后更遭罪的却是母亲。

安格尔微微埋下头,辛迪娅的爱女之心,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她也是如此的爱着自己与哥哥,毫无保留,哪怕在生命最后一秒。

安格尔的沉默,让辛迪娅两眼失神,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泪水无声的流着。

“卡洛琳医师,能帮我将辛迪娅送回卧室吗?”李昂瑞克虽然心中也很难过,但此时只有他一个人能扛起整个家,他还不能垮下。

卡洛琳点点头:“好。夫人这些天一直未曾闭眼,也需要休息。”说罢,卡洛琳带着辛迪娅离开了大厅,厅内只剩下安格尔与李昂瑞克。

安格尔:“我听巴尔说,你找到了线索?”

李昂瑞克露出些微不自在:“也不是线索,我只是在中心图书馆的一本游记里,看到了一篇城市传说。”说到这,李昂瑞克语速加快,表情哀戚:“我觉得和小黑影应该没关系,但是,我实在没辙了,这几天麦格妲虽然醒了,但……”

安格尔打断了他的话:“无关的事,暂且不提。我想听听你给巴尔说的那个城市传说。”

安格尔的郑重表情,让李昂瑞克一愣,心中升起一丝他自己都不相信的猜疑:该不会真那么巧?他看到的城市传说,恰好和这件事有关吧?

李昂瑞克想到这种可能性,立刻正襟危坐,从头说起了那个城市传说——

“相传,在一千年前,西波拉克生活着一群喜爱寄居在人类家庭中的种族,其名库拉库卡族。这个种族被西波拉克当地人称为小人族,或者说:阁楼上的妖精。”

“他们的体型很小,大多不足一掌。性格温和善良,能歌善舞,喜爱制作各种精美的饰品。只要有库拉库卡族的地方,生活会越过越精致,因为他们特别爱修缮装饰房间。人类也很喜欢他们,还会特地腾出房间给他们,但库拉库卡族却不是一个喜欢麻烦人类的种族,他们体型小也不需要大房间,所以常常居住在阁楼或者地板下,故而又被称为阁楼上的妖精。”

“最初,库拉库卡和人类是最亲密的伙伴,甚至在西波拉克有一个传说,只要有谁家住进了库拉库卡族,家庭就会永远幸福美好。但也正因为这个传说,库拉库卡一族面临了最大的灾难。”

“这一天,西波拉克发生了剧变,战争来了,硝烟弥漫。住在这里的人开始逃散,许多人远去他乡,漂泊在外……战争持续了十年,当新的主权建立后,西波拉克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已经变得支离破碎。漂泊的游子总有归家的一天,十年飘零,拖着疲惫的身体重回故土,看到的就是房屋破碎,青苔遍布。”

“但说来奇怪,唯有曾经被库拉库卡族寄居的房屋,还十分完好。当这些流浪了十年的游子回家时,发现库拉库卡族的族人并没有死亡,他们依旧生活在原本的家庭,等待着游子归来……”

讲到这时,李昂瑞克轻轻叹了口气:“库拉库卡族太过纯善,他们以为曾经的人,依旧是曾经的人。但是,人虽未变,但人心思变。尤其是在一场战争之后,流浪十年,西波拉克人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他们学会了贪婪,学会了争夺,学会了战争;同时,他们失去了友善,失去了纯真,也失去了幸福。”

“库拉库卡一族在面对这样新的西波拉克人时,遭到了一场近乎灭族的毁灭打击。许多库拉库卡族被抓走,被贩卖,还有的甚至因为人类的嫉妒,而被折磨,虐待。”

“再然后,库拉库卡族消失在了人类的视野里,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李昂瑞克将他看到的这个城市传说讲完后,低声道:“或许,战争之所以没有损毁房屋,其实就是库拉库卡族在努力的修葺,只为了等待曾经的主人归来。但可惜的是……”

“归来人,已经变成了恶魔。”安格尔低声接下了后语。

李昂瑞克点点头:“库拉库卡的幸运,在于他们相信且喜欢着人类;但他们的不幸,也是因为他们太相信人类,而人类却是最善变的。”

安格尔思忖着这故事,如果按照人类编撰故事的逻辑,这算是一个启迪性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良善,也告诫着战争是所有痛苦的灾源。

但……如果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的呢?

千年前,战争,西波拉克,库拉库卡,故事……安格尔一个个的整理着关键词,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安格尔抬起头:“西波拉克,其实就是沃特格拉斯?”

李昂瑞克低下头,慨叹道:“是的。故事中的西波拉克,就是如今的沃特格拉斯。”

“那千年前的战争?就是建立拂煦王庭的战争?”安格尔也回想起来,巴尔曾经说过,拂煦王庭的建立时间只不过千年。

李昂瑞克点点头:“如无意外,应该是的。曾经的西波拉克,在王庭建立后,便被当时的国王改名为沃特格拉斯……”说到这时,李昂瑞克微微摇摇头:“四十年前,我不过十六岁,当时接管了沃特格拉斯。那时的民风,其实和故事中的西波拉克人差不多,穷山恶水,刁民辈出。我花了足足半辈子的时间来改善,建立房屋,开启民智,普及道德,四十年时间,才初见成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