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 贾谊上疏(1 / 2)
('未央宫中,君臣问策。
陈平闻子问讯,爽快答道:臣亦不知,百官自有主其事者。陛下若问决狱,责以廷尉;若问钱谷,可责治粟内史。
汉文帝愠怒道:则我置左右丞相在朝,是为何用哉?
周勃闻听子出言不善,愈加惊慌。
陈平从容答道:宰相者,是辅佐子,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若事必躬亲,则复置百官有司,何为?
文帝闻罢,哈哈大笑:卿乃大才,真我大汉丞相也。
周勃惭愧无地,起身再拜:臣之才能,不及陈平万一。请许臣以病辞,去此相位。
文帝勉慰数语,就而允之,于是诏命陈平独相。至此陈平职冠群臣,乃为百官之首。
奇花易谢,好景不长。陈平为相未及一载,便于孝文帝二年患病去世。孝文帝悯其大功,赐谥号为献侯,命其子共侯陈买袭承父爵,并领曲逆封地。
事件悬疑:陈平“受金盗嫂”之典,出于《史记·陈丞相世家》。其文略云: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从字面上看来,周勃完全是出于嫉妒,捕风捉影,谄害陈平。然而其中疑点十分明显,便是陈平自楚营逃奔汉王之时,只是一降将而已,而且孤身一人,并无任何背景可言。即便被封为都尉,又怎可与周勃这个汉王发同乡,一同起兵,且兵权在手之勋臣大将相比?如果周勃出于嫉妒,对一个外来降将大肆诬陷,则以其心胸,又怎能高居汉相之位?
历史真相:其实是因周勃十分欣赏陈平才能,又深知汉王刘邦性情好恶,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实助陈平必得重用,为汉王选贤任能之举。其中蹊跷,只需回顾周、陈二人,一生中三次完美配合,屡建奇功,便知敦。
镜头闪回,叙述陈平与周勃数次合作。
陈平原随项羽,单枪独马夜渡黄河,投奔汉王。刘邦并未对其另眼相待,只是随众赐宴而已。陈平恐此后再无机会得见汉王,便以有事相报为名,宴后独自留下,畅论下时局,以满腹才华打动汉王。刘邦与谈大悦,遂命为都尉,使其监管满营诸将军纪。
汉军诸将由此哗然,不愿受此楚军逃兵管辖,由是诉诸将军周勃。
周勃暗中观察,见陈平果有大才,满营诸将,未有及者。因此不但听信诸将报告参劾,反而将欲力荐于汉王,劝其重用陈平。但深知汉王性情,最忌朋党互荐,由是便思一计,拉上灌婴,反向汉王进谄。以捕风捉影之事,事重报,捏成盗嫂、受金,两条重罪。
刘邦听其二人所献谗言,感觉十分可笑,遂自言自语道:叔与阿嫂私通,乃是房帷之中隐晦之事,本来无据可查;而收受军士礼,凡是带兵将军,何人不犯此错?岂可独罪陈平!以此二罪谄之,其实是欲表明陈平职,不足以服众也。
于是唤来陈平,询问一番。陈平妙言答对,便得重用,且被赐以重金,再不必受贿以图自存。由此众军不得不服,再不敢提甚异议。周勃一番表演,实助陈平固宠。
刘邦亲征英布,虽然最终获胜,但亦身负重伤。其后燕王卢绾也反,便派樊哙领兵征伐。但大军方出,朝中就有人向高祖进言,樊哙与吕后勾结,实不可用。刘邦命陈平至营传令,使周勃接替樊哙,并将樊哙斩首回报。陈平再与周勃完美合作,生擒樊哙以归。
吕后死后,又是周、陈联手,调集北军,诛灭吕氏一族,然后迎立代王。
汉文帝继位,叙论众臣之功,众人皆争为己,陈平独让周勃。
陈平奏道:当高祖之时,臣六出奇计,周勃功不如我;今灭诸吕,臣功不如太尉。
于是主动要求辞去右丞相位置,让予周勃。汉文帝听罢大为感动,就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做左丞相。此乃陈、周二融三度合作,建立不世奇功,力挽乾坤,结局皆大欢喜。
汉文帝留下二位丞相问政,陈平早已看出,子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看不惯周勃恃功自傲,欲罢其相位而已。故此一面任其先受一番尴尬,以顺子心意,再轻轻数语妙答,以救周勃之危,替其解脱。此是二人最后一次配合,皆得保全官职富贵。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陈平谢世,文帝重新起用周勃,命其为相。
十个月后,因当时列侯都住在长安,京城粮食供应不足。文帝于是下诏,命令列侯各归封国,不得滞留长安。列侯贪恋朝中权位,各寻借口留在京城,不肯归封。
文帝发怒,复命免除周勃相国职位,使其带头表率,回归封地绛县。
周勃回到封地年余,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到达绛县,便想起当年高祖伪游云梦,借机擒拿楚王韩信之事。因畏惧被诛,便常身披铠甲,命家兵卫护,才敢来见郡守、郡尉。
此后便有人借此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
汉文帝览奏,半信半疑,遂诏命廷尉前往绛县,审明回奏。廷尉又将此事交给长安令处理,于是捕捉周勃,下狱拘审治罪。
周勃恐惧异常,兼又拙于言辞,不知怎样答辩。
狱吏渐渐欺辱,周勃以千金贿赂狱吏,请其开恩。狱吏知道周勃为人忠厚,不会谋反,意欲救之,就在牍板背面写上一行字,相隔监门示之。
牍板之上写道:请公主出面,向太后求情。
狱吏所公主,乃是汉文帝之女,嫁给周勃长子周胜。周勃一见大喜,恍然大悟。由是待长子周胜前来探监之时,命其还家与公主,令其入宫见其祖母,为自己作证未反。并命将多年来朝廷增封及赏赐财物,都送给国舅薄昭,同时请其上奏美言。
案件审至紧急关头,薄昭果然替周勃出力,连夜进宫,向姑母薄太后进言。太后也早自孙女口中得知此案,认为周勃没有谋反情事。
来日文帝临朝之前,来向太后请安。薄太后忽发暴怒,抓起头巾,向文帝身上掷去,厉声喝骂:绛侯周勃,乃三世老臣,功高盖世。又身挂皇帝赐给印玺,在北军率领十万铁骑,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县封国,反倒要谋反不成!
汉文帝此时已经看到绛侯在狱中供辞,知其被屈含冤;又见母亲暴怒,急忙拜倒谢罪:太后休怒。狱吏也是刚查清楚此事,上报绛侯无罪,孩儿这就马上放他出狱。
于是立派使臣,持节前往刑狱,释放绛侯,复其爵位封邑。
绛侯出狱,谢恩还府,对家人叹道:我曾领百万大军,怎知狱吏尊贵如此!
于是回到封国绛城,安度晚年。乃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武侯,落得善终。
刘恒为帝,一面与民休养生息,一面巩固皇权。除重封周勃、陈平、灌婴等先帝旧臣,跟随自己由赵国入朝官员,皆都官至列卿。除保留旧有诸王,为张威势,又封宗室。
文帝诏命:立帝妃窦氏为皇后,长子刘启为太子。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立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皇子代王刘武,徙为淮阳王;太原王刘参,徙为代王;皇子刘揖,立为梁王。
赐封已罢,乃大力推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动叛乱,开启同姓王武装反抗汉廷先例。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土崩瓦解,刘兴居被俘自杀。
三年之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叛旗;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其王位,发配蜀郡。押送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但朝廷中有识之士,认为诸侯王已成为对抗朝廷分裂势力,非解决不可。太中大夫贾谊,就是其中突出代表。
镜头闪回,叙述贾谊来历。
贾谊生于洛阳,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弟子张苍。能诗善文,闻名于世。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着,时评下第一。
汉文帝听闻河南治理有方,擢升吴公为廷尉,位列朝班。吴公重义,因势举荐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入朝,当面策试,甚喜其才,委以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年仅二十一岁,在朝廷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命论,贾谊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一致赞许。
汉文帝非常欣赏,因而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贾谊极喜针砭时弊,初任太中大夫,就开始为朝廷献策。文帝元年,贾谊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设计一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代替秦制。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因此没有采纳。
文帝二年,针对当时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长现象,贾谊又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汉文帝采纳,以为贾谊才能突出,欲拔任公卿之职,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群起反对,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为安抚旧臣,逐渐疏远贾谊,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写下《吊屈原赋》,抒发怨愤之情。
汉文帝疏远贾谊同时,得一男宠,名唤邓通,蜀郡南安人氏。
邓通之父名叫邓贤,家道殷实,连生三女,终得一子。当儿子降生之时,因见村北南阳郡到汝南郡官道方通,车马辐辏,故为婴儿起名邓通。
邓通幼年读经习文,弱冠时读书并无起色,专会弄水撑船。
西汉初年,读书人家有中产者,自备车马服装资费,可到京师做郎官,等候朝廷使用。邓贤颇有资财,于是置办车马服饰,送邓通前往京师长安,寻求光宗耀祖之路。
邓通因其性情诚谨,擅长划船,不久就被征召到皇宫为黄头郎,专职掌管行船。
忽一日,文帝做梦升,百计难登;却有黄头郎自后推之,终至上。文帝回头看时,见那黄头郎穿件横腰单衫,衣带系结在背。
梦醒之后,文帝至未央宫西边苍池中渐台,看到邓通衣带从后面穿结,正如梦中所见。及至召问姓名,姓邓名通,音近“登通”。文帝由是宠之,前后赏赐累计亿万钱。
又有一日,骊山老母许负扮作相面妇人,进入长安,每相奇准,轰动朝野。
文帝闻之,命其入宫,令为邓通相面。
许负细观邓通面相,摇头道:此人命蹇,当会穷困饿死。
文帝不悦道:其穷通在我,何人能使其贫困哉?
许负不复再言,告辞而出。文帝便将邓通家乡大铜山都赏赐之,许其铸钱。
邓贤年已古稀,感念皇上恩德,便带女婿入山,雇佣工匠,采铜铸钱。因严格遵照儿子邓通嘱咐,每个铜钱俱都精工细作,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取巧谋利,号曰邓通钱。
因邓通钱光泽鲜亮,分量充足,厚薄钧匀,质地精纯,故此通行下。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
邓通既蒙文帝宠爱,自行铸钱,由此富可敌国,更对皇帝感激涕零。
忽有一日,文帝患痈,痛不可当,医疗无效。邓通为报君恩,常为其吸吮患处。
文帝深为感慨,便问邓通:下最爱寡人者,乃是谁人?
邓通答道:下至爱不过父子,至爱陛下者,当是太子。
文帝闻此,点头称是。及至太子进宫问疾,文帝要其吸吮患处,太子虽然奉命,却面露难色。汉文帝由是认为邓通对自己之爱,超过亲生之子。
太子出宫之后,闻邓通经常为父皇吮痈,心中惭愧,却也因此怨恨。
孝文帝除将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又许吴王刘濞,自开豫章铜山之矿铸钱。因此氏钱和吴钱遍布下,朝廷制钱反而难以通校贾谊见此,忍耐不住,乃在长沙上《谏铸钱疏》。指出允许私人铸钱,必致币制混乱,伤及朝廷财税,建议禁止邓通采铜铸钱,文帝不听。
画外音:汉文帝驾崩之后,景帝继位,没收邓通全部家产,充入国库;并处罚金数以万计,使其逐年偿还府库,负债累累。邓通由此贫病交加,终于饿死街头。神相许负毕竟言中,非是难逃劫数,还是一个贪字害了自身。邓通闲话,过便罢。
镜头转换,按下邓通,复贾谊。
贾谊被发配荆南,以为长沙王太傅,只因远处阴湿之地,日月着实难熬。
好不容易挨至第三年,忽一日在室中读书,见有一只猫头鹰飞入房间,停于座位。
那猫头鹰其形像鹃,又称为鵩,世人视为不祥之鸟。贾谊见鵩鸟进宅,自谓寿命不长,伤感不已,乃作《鵩鸟赋》,以抒怀才不遇情怀。
《鵩鸟赋》传入长安,被人呈献子案头。汉文帝由此想念贾谊,征召入京,并于未央宫宣室接见。宣室者,专门祭神典礼之处也。
文帝见到贾谊,先问政见,再问祭祀,转而询问鬼神。君臣二人促膝长谈,贾谊知无不言,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兴味盎然,不觉移席至前,与贾谊几乎前额相抵。
谈论已毕,色已明。
文帝叹道:朕三年不见贾生,自以为必有过之,以今日看来,犹相差甚远也。
于是命将贾谊调离长沙,使为幼子梁怀王刘揖太傅,出任大梁。
内侍不解,于是问道:陛下既谓贾生是为下奇才,因何不使留于朝中,予以重用?
文帝:其间关要,非你人可知。贾谊此时尚很年轻,棱角分明,若使参政,必致过激,易犯众怒,此其一也。
内侍:尚有其二乎?
文帝:今朝野之中,勋臣宿将及分封诸王相互对峙,盘根错节,矛盾本深。而贾谊力主削藩,若使其参与执政,则必与下为敌,使朕陷入被动,此其二也。
内侍:尚有其三乎?
文帝:贾谊与邓通乃为死敌,朕今正以邓通抵制旧臣以及诸王,岂可使其二人互斗?最重要者,梁怀王乃是我至爱之子,今使贾谊辅之,用心良苦,你人何知!
内侍:陛下明见万里,人管窥蠡测,不能知其万一也。
贾谊既为梁怀王太傅,便即离京,随从梁王就国上任。此后虽在梁国封地,但仍体察朝中政事,居安思危。因正在年轻气盛,且恃丰华绝代,才能不世之出,尤其热血澎湃,不能自已。却不理解皇帝既对自己青睐有加,却为何将自己置于朝廷之外,便又满怀孤愤,故此多次上疏陈述政事。
文帝见他文辞之间锋芒毕露,知其未解自己深意,因而多次留中不发,亦不回复。
前元八年,淮南王刘长死,乃封其四子为列侯。贾谊闻而大急,乃上《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其文恣肆汪洋,提出同姓诸王并不比异姓王可靠,且如此封国,最后都要背叛朝廷。解决办法就是分割诸侯王国,从而集权于朝廷。
文帝览之,十分欣赏。然而当时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经济,不欲立即实施,由是再次作罢。因对诸侯王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导致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