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集 王服加身(2 / 2)
尔朱荣之子尔朱菩提当时候在宫外,听到殿内父亲大叫,刚要进殿看时,武卫将军奚毅引兵已至,将其与三十名随从武士尽皆斩杀,不留一个。
可怜!尔朱菩萨死时,只有一十四岁。
尔朱荣死讯一出,整个洛阳城欢喜腾跃,百官皆入宫朝贺。
元子攸也被自己壮举感动,欣喜若狂,尚犹在梦中。在众臣簇拥之下,遂亲登阊阖门,令温子升宣布尔朱荣罪状,并诏命大赦天下,晋阳余众一概免罪不问。
尔朱荣所带进京党羽听闻主公被杀,急忙奔赴天柱将军府邸,商议行止。司马参军田怡料知皇宫防守薄弱,极易攻破,又见群情激愤,便建议直接攻占皇宫。
千钧一发之际,丞相长史贺拔胜审时度势,力排众议道:天子既行大事,必当有备。吾辈众少,何可轻而造反!当今之计,但得出城为上,先回晋阳,更作计较。
画外音:贺拔胜及弟贺拔皆都英勇无比,向为三军所服。其虽受尔朱荣知遇,但更忠心朝廷,因此只轻轻一言,便救了孝庄帝元子攸性命。
晋阳部众此时群龙无首,遂皆注目尔朱世隆,待其示下。
尔朱世隆素称鼠胆将军,又道贺拔胜所言有理,再不理会田怡反对,随即收拢城中五千契胡武士,带着尔朱荣妻儿,趁夜烧毁洛阳西阳门,夺门而出,马不停蹄逃往河阴。
部将司马子如一向多智,对洛阳城中虚实又了如指掌,急劝谏道:将军可知当年董卓身死,西凉部将李、郭等欲各自奔溃之际,贾文和先生所言耶!
尔朱世隆此时心神不属,一心只欲逃回晋阳,顺口问道:贾文和是谁?董卓已死二百余年矣,又与我何干!
司马子如哭笑不得,答道:董卓即是当今将军之父,将军即是当初李傕、郭汜也。依向日贾文和所言,将军今若舍大军而逃,只需一河间匹夫,便可执送朝廷,受千刀万剐之刑。诸将一旦逃散,天下离心,你尔朱家族难以东山再起矣。
尔朱世隆:若依卿计,便当如何?
司马子如:若依我计,将军应趁京城慌乱,元子攸立足未稳之时,回兵洛阳,杀其措手不及。则近为主公报仇,远建千年大业,当在此时耳。即便不胜,彼时再逃何妨?
尔朱世隆见司马子如所说头头是道,便依其计,重新回军,杀向洛阳。
契胡战士此时虽群龙无首,但个个身经百战,骁勇非凡。在其铁蹄进攻之下,奚毅所守北中城如同纸糊一般,稍攻即破,奚毅也被乱军擒杀。
元子攸无计可奈,派人赍持牛酒,前往尔朱世隆军营慰问,许以重爵,请其退兵。
尔朱世隆一贯鼠胆,只因此战告捷,忽变龙威。加上报仇心切,命将来使斩首示众,然后升帐聚将,派尔朱度律率一千精骑前往洛阳城,讨要尔朱荣尸首。
尔朱度律领命,率千骑白衣素缟,浩浩荡荡杀向洛阳,兵临城下。
孝庄帝见契胡兵士集于城下,只得亲登洛阳城楼,向城下劝谕道:太原王立功不终,阴谋篡位,已被正刑。诸位只要投降,为国效力,官爵依然如故,朕绝不食言。
契胡兵士报仇心切,义愤填膺,哪里肯听,纷纷叫嚷攻城。尔朱度律慷慨陈词:臣等从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归。愿得太原王尸,生死无恨。
言罢,与契胡众兵齐都号啕大哭。
孝庄帝在城上见此场景,亦回想起尔朱荣此前对己之种种好处,不禁为之怆然泪下。乃使人出城,赐给尔朱世隆免死铁券,以示讲和诚意。
尔朱世隆此时赶至,因见城中无胆决战,当即拒绝免死铁券,遣回来使,复命尔朱度律向城上叫道:我等誓为太原王报仇,终无降理。
一千契胡精骑亦高声呼喝,其声震天。
孝庄帝见此,决意死战,乃尽出国库财物,放置宫外,以此招募城中敢死之士。
洛阳城中之人本对契胡人皆咬牙切齿,又惧城破之后遭受血洗之灾,于是一日之中,竟有万余人踊跃入伍参战。
孝庄帝大喜,遂大开武库,发给兵器,令募兵出城迎敌。但洛阳承平日久,城中之人早不习武,虽人数十倍于契胡战士,却屡屡战败,不能退敌。
于是北魏朝廷上下整日忧惧,一众文武计无所出,只得城门昼夜紧闭,戒严以对。
值此危难时刻,通直散骑常侍李苗挺身而出: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日也。臣虽不武,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出战,径断河桥,以擒契胡之寇。
孝庄帝闻言惊喜不置,连忙应承准奏。
李苗乃选死士三千,趁夜绕道黄河,备船百艘,内装干草及引火之物,从马渚顺流而下。见离河桥还有数里之时,一声令下,将草船点燃,冲向河桥。
当时火势弥漫河面,将河桥刹时烧着,火光冲天。契胡士兵在南岸,见河桥突然冒起大火,怕后路被断,皆惶恐不安,连忙回撤,众人争抢上桥。
此时河桥已遭受火焚多时,数百人踏上桥面,只听轰隆巨响,瞬时河桥断裂数段,契胡士兵连人带马落入河中,溺死一半。
李苗见大功告成,便停于黄河中小洲之上,等待城中援军出来接应。但城中之人根本不信李苗能够得胜,以为其只不过效其愚忠,必已死于契胡马刀之下,故未出援军。
尔朱世隆折兵大半,早已恼羞成怒,于是率兵抢船,急攻小洲。
李苗率卫士奋力抵抗,直至手下全部壮烈牺牲,见城中竟然不出一兵一卒来救,知道必然无幸,于是长叹一声,纵身掠起,自投黄河而亡。
洛阳城头孝庄帝及百官袖手而观,见其场面如此悲壮,不由皆现愧色。
尔朱世隆经此突袭,实力大损,再次复为鼠胆,忙率军北撤。
洛阳得保,孝庄帝暂时躲过一劫。但北魏朝廷此时仅据洛阳一城,放眼四面楚歌,尽是尔朱家族天下。孝庄帝此时方悔误听元徽之言,不该轻杀尔朱荣。
尔朱兆驻守汾并之地,听闻尔朱荣遇刺,即从汾州率兵占据晋阳,又疾驰至山西长子,与尔朱世隆合兵,欲要报仇。
两人反意已决,便推魏朝宗室太原太守元晔为帝,以此另立朝廷,对抗元子攸。
元晔乃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子拓跋晃后代,即被立为皇帝,遂大封功臣:封尔朱兆为大将军,晋爵为王;尔朱世隆封为乐平王,尔朱仲远为车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
封赏已毕,厉兵秣马,合兵杀向洛阳。
尔朱天光闻说新立皇帝未封己爵,不由大怒。乃采取首鼠两端之策:一面向朝廷表示效忠,以此迷惑元子攸;一面又使手下告谕朝臣,密谓即将进攻洛阳,另立新君。
孝庄帝此时为求自保,只得尽出国库,四处招募勇士。不管此前是为强盗、叛贼,尽恕前罪,全都搜罗为将,欲拼死一搏。
时有渤海豪族高乾、高昂兄弟,因与元子攸私交甚好,便率族人接受招安,被命为黄门侍郎。闻说皇帝出资募勇,遂向元子攸请求,回乡招募部曲,回来勤王护驾。
孝庄帝准之,乃封高乾为河北大使,高昂为直阁将军,亲自送至城外,斟酒奉予二人,每人痛饮三觥。因嘱其二人道:京城倘有变,可为朕河上一扬尘也。
高昂饮罢弃觥,拔剑起舞,慷慨悲歌。两兄弟由是辞帝东行,回归本乡,竖起招兵之旗,真个是一呼百应,四周勇士皆欢跃而至。
旬月之间,高氏兄弟便得三万余众,遂又优中选优,得一万名精壮之士,编为前锋,名曰“虎贲卫”,亲加训练,乃成无敌劲旅。
送走高氏兄弟,孝庄帝遂引众官回宫,遣使下诏:命河西人纥豆陵步蕃袭击秀容,牵制山西叛军后路,源子恭率兵抵挡尔朱兆南下;派郑先护、杨昱率降将贺拔胜,前去征讨尔朱仲远。城阳王元徽调配军资,以供各路军马,并行升赏臧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