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试问天上仙人,我陆沉一生可否精彩?(结束篇下)(1 / 2)

加入书签

('终南山。

时至深秋!

山上的柿子有熟透了,疏疏郎郎悬于枝头,宛如盏盏红灯,看着格外喜人。

漫山遍野,既有金黄树叶落尽撒在上山的台阶上,又有果木飘香。

三真教不禁山上香客采摘果实,故孩童们嬉戏其间,往往满载而归,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之间。

如今天下平定,五国归燕。

终南山的香火更加旺盛,就算是后半夜,大殿同样烟雾缭绕。

大鹿关之后,天下已经没有能反抗燕国的势力。

燕北军,这支曾令诸国震颤的铁骑,如今却以仁德之名,实现了平稳的过渡,未让战火燎原,未让生灵涂炭。

燕王威望如日中天,其恩泽遍及四海。

天下百姓皆颂其德行之高,敬其威望之盛。

经历了漫长的战乱,天下万众早就期盼统一。

愿这太平岁月长存,万世而不衰。

正午时分!

今日的终南山,倒是迎来了不少贵客。

韩国公主宇文璃浅,承燕国与百姓之拥戴,荣登韩国国君之位,开创历史先河,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帝。

登基伊始,她便广施仁政,大赦天下。

韩国已向大燕俯首称臣,国内军政大权皆由燕王府统揽,于韩国设立都护府以治之。

保留国号,却统一用建武年制。

今日,恰逢她登基满七日之喜,特来终南山朝圣。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未能得见燕王之尊颜,实为一桩憾事。

此刻!

宇文璃浅一行人正欲辞别离去,缓缓步下终南山之山径,行至半山腰处,步履悠然,走的也不匆忙。

欣赏起这终南山的盛景。

秋季是收成的时节,最是农忙,往来进香的商旅和百姓,也是源源不断。

原本这座昔日不起眼的小山,如今已成为名扬天下的胜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何况此地既有“仙”迹,又有“龙”威,名副其实。

一行人之中,有她的恩师杜诲。

杜诲本乃大楚之人,大楚归降后,宇文璃浅便将其接回韩国,以隆礼相待,并委以重任,拜相国。

此外,队伍中还有杨文先,那位曾在白鹿书院传道授业的先生。

他曾立下重誓,离开楚国后“绝不献计,绝不献策”。

当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挺身而出,将个人誓言置于家国大义之后。

他深谙君子之道,承诺之重,但在家国存亡之秋,他心中已明辨轻重。

队伍中亦有数位韩国大族之成员,他们同样是身居朝廷上卿之位。

此刻,他们面露失望之色,情绪低落。

未见燕王,此行最为遗憾。

杜诲对陆沉的敬仰之情,尤为深厚。

昔日他在书院执教时,便对燕王的治国之作《治北政要》推崇备至。

“天地间的学问,都炖在一锅之中。”

“后世治学求官之人再读此书,只管磕头!”

杨文先却痴迷燕王的兵法。

陆沉无师自通,一生征战未尝败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