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势力初成,布局东南【6】(2 / 2)

加入书签

确实,金陵六部比起帝城六部来,基本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被视为大雨的官员流放之地,被踢到这里的官员基本都是混吃等死,或者作为跳板,找寻时机杀回帝城的,但这也要看是谁在做事情。

对于严蒿这种玩弄权术的超级高手,分分钟都能让东林党、浙党、楚党、晋党这些笨蛋们,目瞪口呆。

他充分利用了嘉嘉对他的信任,还有其他几个党派对金陵六部盯得相对松懈的机会,开始大量安插自己人。

金陵的兵部尚书不用说了,是胡宗宪的了。严蒿让他以两江总督,令兵部尚书衔,再给他加一个保险,让他在东南放手去做。

为了经营东南,胡宗宪抗折畔是严蒿最重要的一个砝码,也是严蒿志在必得的功劳。

只要有胡宗宪在,东南就是严蒿的。

金陵的礼部、刑部和户部尚书,也都被严蒿囊括。

对于严蒿大肆吃下金陵六部尚书之位,官场上的清流朋党当然十分不满,但一来是嘉嘉给严蒿的奖励,他们没有太多办法,二来也在掂量,金陵六部只是流放之地,本身没有丝毫实权,为了这些官位与严阁老拼个你死我活,到底值不值得?

但严蒿最奸诈的地方,恰恰在此处。

他有心推动大雨改革,首先要从东南坐起。

东南六部尚书,他控制了四部,然后……

然后就要给予实权啊!

别忘了,严蒿可是二世为人,见惯了后世包装上市的伎俩手段。

金陵六部,此时没有实权不假,但严蒿可以给实权啊。

他正在写一个条陈,就是以祖制的名义,请将帝城六部的实权,划江而治,分出一半给金陵六部。

比如他控制了金陵礼部,那将来的科举考试,就分为北考和南考……淮河以南的地区,统统算南考,要去南直隶,由金陵礼部来考。考虑到南北文教水平差异,金陵礼部的权柄一下子就超过了帝城礼部。

再比如全国权柄最重、掌握财税的户部,也分为南北两个国库,分别收税。如此一来,金陵户部又比帝城有钱了。

再比如廷推,严蒿老奸巨猾,也打算把金陵六部的尚书投票权扶正,每次廷推都是两京50多名二品以上官员一起投票。

如此一来,就算帝城六部被那些朋党控制大半,金陵六部却变成了严党的天下,足以分庭抗礼。

严蒿当然考虑过嘉嘉的意见。

但嘉嘉对于东南官员、地主、商人官商勾结、桀骜不驯、自成体系,已经是深恶痛绝了。严蒿在金陵大量安插亲信,非但不会惹怒嘉嘉,引起猜忌,反而会大大顺了嘉嘉的心。

没办法,谁让严蒿就这么会利用形势?狠狠教训那般之前对嘉嘉各种阳奉阴违的大官员?

其次是军事上,严蒿大力提拔、调集的名将纷纷就位。胡宗宪、戚老、俞大猷、任环等都得到了提拔,安排在要害位置上,估计会胜仗连连,捷报频传,不断抬高严蒿的地位。

最后是经济上,严蒿的十大商人,随着他在东南权柄的深入,还有抗折畔战争的持续。盐政、军需、对外、漕运、票号等利润丰厚的领域,都将被严蒿控制。

想到这里,严蒿微微一笑。',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