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5章 《再言西北战争之利弊疏》【2】(1 / 2)
('而明发天下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靠靖对此事的态度—皇帝要是不支持,为毛要明发天下呢?当然,这也说明了嘉的心虚一一他要接与严嵩正面刚是刚不过严嵩的,所以嘉靖才走了迂回路线,让天下人给他撑腰壮胆,自然有幸进之徒,会领悟圣意,跳出来与严嵩打擂台
果不其然
当天夜里,这件事就传到了兵部佳郎刘维勇的耳中
刘维勇十分鸡冻,备受鼓
他本来什途还算顺畅从正六品游击将军升迁到正三品侍郎只用了区区15年。这个在嘉靖一朝已经算是很厉害的记录
但刘维勇还是不满足
特别是严嵩掌权之后,他的上升什途,就其本终止了
严嵩用人的特点是
能者上,平者调,庸者下
很不幸
刘维勇这人,就属干最后一类,严嵩很嫌弃的那种庸者
他能步步高升无非是仗着他爷爷刘大夏留下的名声,还有他异常保守的性格,从不犯错,当然他也从不干事
这样混吃等死的尸位素餐之人,在过去还是很有市场,很吃得开的
刘维勇就是一个好例子
但严嵩堂权之后,对刘维勇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小人,统统采取了清理的态度
遇到事情,要打击而刘维勇这种中庸道的家伙,既然没有打击的机会,那就用九年一次的【京察,来进行批量删除!
最近,严嵩委托次辅吏部尚书电时行要进行九年一次的京察
所谓京察,就是对京官的业绩考核
按照大明的规矩,九年一次
一般是三年一次小查每三次小查,就要进行一次大查
根据官员这几年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有可能是升迁,也很有可能是下岗,回家严嵩要京察的风声,传到了刘维勇的耳中,引起了他的恐慌
他很清楚这些年他除了吃干饭,说风凉话,什么事情都没干
这样的结局,很有可能是下岗
刘维勇可不想下岗,他好不容易才混到个位置上,正要舒舒服服享受人生呢
既然严嵩不给他混日子他就要给严嵩捣乱
恰好,刘雄勇观察到,嘉靖皇帝对严嵩的西北用兵,其实并不赞同
王是,刘维勇决定,来个搞事情,顺应皇帝的心意,炮制一篇秦折,与严嵩打擂台,让严嵩的西北战争计划破产
如此一来,自己会引起皇帝的重视,还能引发各路清流之臣们的支持,名声地位都有了,位置自然能保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