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更无一人是男儿(2 / 2)

加入书签

有兵器在手的多少有些底气,没有兵器在手的却担心得多,有精明的心眼便开始活了,寻思着冲关时如何能趁乱活下来。

路上,又有几十个从独石逃出的明军发现这支南下的队伍,很自然的也被并入到队伍当中,内中有一个陆清的老熟人,却是那晚要在独石堡杀掉他泄愤的秦老四。

这伙人身上多半有伤,却不是被瓦剌人所伤,而是前夜在独石堡外争抢马匹时受的伤。

陆清对那秦老四并无多少恶感,但见他们一帮人好多人受了伤,却没有抢到一匹马,不禁奇怪,便问那秦老四怎么回事。

秦老四知道陆清已经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之一,因此不敢再得罪他,讪讪的告诉他那晚众人聚在一起抢马时突然被鞑子冲了过来,结果大伙一哄而散,大半被鞑子斩杀,能够抢到马的不过十几人,这些人趁夜奔了,余下的人则拼命的往君子堡跑,结果逃到君子堡后才发现堡里一个人都没有,他们唯恐鞑子追过来便又南下逃命,这不发现陆清他们后便赶紧聚了过来。

听完之后,陆清便没再说什么,让秦老四队伍里有兵器的人到前面去,余下的人则跟在后面统一听从指挥,要是谁敢不遵军令就撵出队伍。

秦老四不敢有违,带着有兵器的十多人跟着陆清到前面去,余下的人则乖乖的跟在后面。

离金家庄堡其实只有四十多里路,若是速度快些,队伍下午就能赶到,但陆清和一众军官商量的意见是白天肯定不能过去,必须得夜里趁黑过去,而且绝对不能和鞑子的骑兵硬碰,若是过去时被鞑子发现,能抵挡的就抵挡,不能抵挡的就各求多福。总之,一切为了活命,能少死人就少死人,能不打就不打。

陆清不是没想过直接攻取金家庄堡,因为按他的估计,留守堡内的鞑子人数不会多,败兵现在加起来也有八百人,有兵器的也有两百多人,白天攻打肯定不行,但晚上摸黑杀进去却未必就不能成事。

不过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被宋邦德和林小旗他们否定了,连郭太监都不同意。他们反对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就两条,一是不知道堡内到底有多少鞑子,二来就是这支队伍根本不能打。

前面那条其实派人过去查探一下就能知,若是人少陆清倒还能坚持直接攻打,问题是后面这条连陆清也无法反驳,更加没有底气。

近八百人的队伍,又都是边军的精锐,且还是死里逃生的,按说不可能不能打,如果不能打,那前晚又如何能在鞑兵的刀下冲出来,那时,一个个汉子杀得可都是红了眼,奋不顾身得很。

可惜,前晚是前晚,前晚之所以能齐心合力和鞑子死战,那是因为大伙都不想死在独石堡,都想从鞑兵的刀下冲出去活下来,因此他们能够豁出去拼,不拼不行啊!

现在,却是不行了,金家庄堡并不是在边墙上的重堡,不夺堡也可以过去,只要动静够小,趁黑摸过去的把握很大。因此,和独石那夜不冲就得死相比,没有人愿意再豁出去和堡内的鞑子拼命,况且经过这两日疲于奔命,一众败兵们体力也耗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力气和鞑子以命相搏,能坚持随着队伍走下去也是难得。

更要命的是,让谁去打?

要是硬攻肯定有伤亡,兵器又只有那么多,谁都想活下来,又不是非打不可,自然就没有人肯做这出头之鸟摞下自家好不容易捡来的性命。

反正宋邦德他们是不愿打的,陆清一个人主战显然是不行。

众人佩服他归佩服,但陆清显然还没有足够的权威让这帮人死下心来替他卖命,大伙还能听他安排的最大原因其实是看在郭太监的面子上,没有郭太监这尊大佛,陆清顶多也就能号召几十人跟他一块拼命,旁人可不会理会。

身份、地位才是让人最信服的东西,这两者,陆清都不具备,郭太监许他的那个千户可还是镜中水月,八字还没一撇呢。

没有人同意自己的意见,陆清也只能压下这个念头不再提。

派去打探情况的蒋通他们回来报说金家庄堡确实已被鞑子攻下,不过他们没法探明堡内具体有多少鞑子,因为占据堡子的鞑子守将派出了一支三十人的骑兵沿金家庄堡四周巡哨,他们几人根本靠近不得。

连堡内有多少瓦剌人都不知道,这硬攻自然就更谈不上了,当下众人安排下去,队伍在距金家庄堡还有十五里地的一处荒滩上隐藏下来,只待天黑之后便偷偷过堡。

\t\t', '\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