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天象(1 / 2)
('\t\t\t努力的想去改变,结果却发现一心想要避免的历史却可能因为自己的干涉而如实上演,这算是悲剧还是喜剧?
这纯粹是一场巧合,还是注定不可更改的命运?
如果王振没有让大军往他的家乡蔚州去,“土木堡之变”是否还会发生?
在郭敬见到王振之前,王振又是否已经在考虑带着皇帝到他的家乡蔚州去显摆一圈呢?
又是什么原因迫使王振下令让大军折道再往宣府?难道真是因为大军践踏了家乡的庄稼,而让王振这个司礼掌印,事实上的大军统帅不顾紫荆关就在眼前而强迫大军回头吗?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这场千古悲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答案是什么,陆清不知道,他只知道他或许陷入一个怪圈之中,身为穿越者的他一直在这个圈中转,不停的转,他努力的想凭借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转出这个怪圈,结果却是怎么也转不出这个怪圈。
原点就是终点,
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就是为了将历史如实上演,这让陆清难以想象,也难以接受。
如果历史注定无法改变,那贼老天把自己带进这个时代做什么?难道就是让他陆清好生体验一回历史不可更改的天定法则吗!
不!
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从紫荆关回京绝没有错,错的是大军不该走了一半又掉头!
能从一个阉割入宫的教书先生一跃而为司礼掌印,成为皇帝心目中永远不可替代的“先生”,甚至在其死去的八年后,已经复僻成功,改元天顺的英宗皇帝朱祁镇特意下旨在京城的繁华地带为其建庙,其后历代大明皇帝对这王振这座家庙智化寺都非常重视,甚至连数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都下旨为智化寺整修,为王振的塑像重塑金身,由此可见,在大明历代皇帝眼中,王振绝不是文官嘴中的千古阉贼,而是一个忠诚到极点的家奴,甚至已经超越“家奴”这个角色,而上升为皇家心目中的一个符号,堪比国之重柱的符号。
君亲师,在皇家心目中,王振无疑占了后两者。
这么一个人物,才智定然卓越,否则何以能令当今皇帝信服,又能让后世的皇帝同样也信服呢。
不需要多作分析,陆清就可以断定王振这种人物,绝不可能因为大军践踏了他的家乡庄稼便做出让大军掉头的决定,要知道,紫荆关离着蔚州只有数十里地,而折道宣府通过居庸关回京却要多走200多里路,后世史书都说当时大军军心已经焕散,既然军心已经焕散,那更是要马上回京,怎么可能放着几十里不走反而要多走两百多里呢!
王振除非疯了才会做出折道宣府的决定,就算他疯了,正统皇帝难道也疯了,那些随军的文武官员也集体疯了?
事实偏偏他们就疯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集体发疯呢?
陆清迷茫了,他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历史就像一团迷雾,让他看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