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立化寺(1 / 2)

加入书签

('\t\t\t杨洪不在府中?

葛全有些纳闷,不知杨洪去了何处。示意那小太监再去向门房打探,得到的回话却是杨帅一早就出了门,现在何处那些下人并不知情。

正主不在,葛全也没办法,总不能就在这总兵府外守到杨洪回来吧,那可真是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也罢,今日见不到人,那就明日再来一趟吧,葛全当下便打算回去,可又寻思左右无事,既然已经出来了,便到立化寺走一遭,听听高僧讲讲佛法、捐些香油钱积些功德也是好的。

那立化寺乃宣化城中最大的寺庙,建于伪元大德年间,乃东洋倭邦僧人日持卜人所建,其圆寂之后就葬于立化寺塔下,据说结了舍利,却不知真假。

因这倭僧是得道高僧,佛法经义十分通达,名气很大,因此生前主持立化寺二十年,使得寺内香火鼎盛,信徒不计其数,死后更传结了舍利,凡夫俗子自然趋之若鹜,百多年下来竟成了宣化一景,外地人进城若不来这宣化寺敬上一柱香,那可真枉来宣化城了。这寺庙又建在宣化城中心地带,香火繁盛之余,连带着周边街面也跟着繁荣无比,卖什么的都有,也着实是一处有吃有喝有玩的好去处。

葛全是身体残缺之人,和大多数太监一样,对轮回之道深信无疑,总想着自个这辈子残了身体,断了子嗣香火传承,便想着多礼佛,盼着下辈子能投胎做个好人家,于是早年在宫中时便经常拜佛诵经,为自己来世祈福,来了宣化城后更是成了立化寺的常客,基本每月总要来上那么几趟。

立化寺的和尚们对这位镇守公公也是极其热情,大和尚们接连为他做了几场祈福的法事,不为别的,只因这葛公公是他立化寺的一大财主,每年捐献的香油钱可是能让这帮大和尚们数银子数到手软。

葛公公做事向来是说一不二,起了念头便要立即施行,当下便吩咐下去,于是轿子径直从总兵府的门前抬往立化寺去。

一路行来,街面上很是热闹,一片太平盛世模样,丝毫没有因为瓦剌寇边而萧条半分。

葛全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琢磨着回头是不是上份奏疏,将这宣化城的太平景象好生向皇爷描绘描绘。不过想到皇爷这会领着大军正在大同,便息了这个念头,眼下皇爷一门心思的都是打仗,这等太平景象还是等大军回了京后再上奏得好,免得让皇爷以为自己有别的心思,变着法子劝谏什么,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葛全可是听说了,为了能够御驾亲征,皇爷可是打了不少劝阻官员的板子,还罢了几个御史,听不得任何反对的话,哪怕委婉的劝谏也不行,自个好不容易熬出头,虽说这几年在宣府过得也不快活,可毕竟也是一地镇守,只要不出差子,再熬上两年说不得就能调到江南,这霉头还是不要触犯得好,反正大军一到,也先也闹腾不了,就让皇爷高兴高兴,左右也就个把月的时间,到时皇爷不班师也得班师了,难不成他还真能领着大军学太宗皇上一般远征漠北不成,犯不着在这节骨眼上自找麻烦。

..........

要说葛全出行倒也低调,虽说坐得是六人抬轿,但连同轿夫,护卫加上两个亲信小太监,总共也就12人,也没打什么镇守太监的仪仗,更没鸣锣清路什么,因此一众人走在街面上,看着就像寻常富人家出行一般,倒也不扰民,更不惊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