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全军出击撒天网!穷途末路孤注掷!(1 / 2)

加入书签

('张崇邦帅气地吹了吹枪口,随手耍出了几道极具观赏性的枪花,这才顺势将手枪插入了枪套,语气澹澹道:“给我戴绿帽子,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了么?不过现在看来,你并没有……”

霍兆堂倘若知道张崇邦口中的代价,是他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或许在蓝可盈身上策马奔腾的时候,或许会迟疑那么一两秒也说不一定?

但充其量也就是如此了。

毕竟以他的身份地位,在真正付出代价之前,又如何会将张崇邦这种小人物可能存在的威胁放在眼中呢?

所以说,有些人的命,其实是早就是注定好了的,这恰恰又印证了那句源远流长的古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张崇邦也了霍兆堂的尸身一眼,幽幽一叹,像是自语又像是对着谁道:“阿敖,我这也算是替你报了一箭之仇了吧?

说起来,我确实对不住你,可谁让我们骨子里都是同一类人呢?我们都太爱面子,太好强了,对于升职,又都有着超乎于常人的渴望与执念。

可事到如今,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的执着却是那么的可笑和无知呢?

至始至终,我们都只是别人手中可以任意摆布、随手可弃的棋子啊!乃至于他们什么时候不开心了,我们还得心甘情愿地做个合格的出气筒,任由他们狠狠踩上几脚啊!

这似乎就是我们的宿命!

这似乎就是我们无法打破的亘古枷锁!

这似乎就是所谓的上位者与生俱来的权力!

可是我不甘心啊!

我受够了命运肆无忌惮的捉弄!

我受够了生活冷漠无情的嘲讽!

我受够了这个不公平、不正义的世界!

这一回!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做命运的主人!

把一切牢牢的攥在自己手心!

再也不退一步!

永不回头!”

“阿敖,相信这也是你想做的事情吧,可既然你没有迈出这一步,那就让我来替你实现了吧,看着我,我将活出你想要的样子,这辈子轰轰烈烈,百死无悔!”

……

十分钟很快过去,张崇邦随即带领手下人马迅速前往地下停车场与留守人员汇合,当众人汇集一处后,张崇邦火速清点人数,在确认无误后这才指挥车队保持队形离开了大厦。

难怪霍氏银行中心的安保力量如同虚设一般,张崇邦竟不知从何时起掌握了这么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要知道,霍氏银行的安保力量即便放眼整个香江都是超一流的水平,更别说霍兆堂身边的保镖还清一色都是挑选的有过特种作战经历的退役军人,每个人都是身经百战,可以以一当十。

按理说,有这么一支安保力量守在身边,霍兆堂不说万无一失,至少也安全无虞吧?可谁成想,最后竟还是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由此可见,张崇邦所带领的这队人马,除了人数众多外,无一例外,应当也都是身手极为不凡、不啻于顶尖保镖的高手。

如此说来,霍兆堂死在张崇邦手中,看来也不算冤枉。

可张崇邦不过就是个刚刚从警队辞职的小警察,又何德何能可以掌握这样一支足以让整个香江上层建筑都足以色变的力量呢?

……

而就在张崇邦车队驶出霍氏银行中心的瞬间,位于九龙区尖沙嘴广东道附近的一辆大型警用指挥车内,江浩然紧盯着监视屏中渐渐开始提速地车队,露出了一切尽在掌握的神情,口中不由低语道:“张崇邦啊张崇邦,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要闯进来,那就别怪我手下无情了。”

江浩然一点也不含湖,随即拿起通讯器就开始下达指令道:“各单位请注意,三十分钟后,目标车辆即将到达预判地点,所有单位,各就各位,立即行动!!”

“esr!”

“张崇邦,能不能走出去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江浩然的目光似乎穿越了空间和距离,落在了张崇邦的身上。

张崇邦莫名感受到一股寒意,身上汗毛陡然倒立,心中更是一阵慌乱,他强压心中的不适,抓起对讲机道:“各队请注意,前方东海东路三岔路口处,大家分头行动,一队向左,三队向右,二队在中间,路上尽量多兜几个圈子,确认没有尾巴后,各自前往安全屋先行休整,然后等我消息,再前往中港码头汇合!”

“是!”

大埔公路是一条由香江九龙深水步伸延至新界大埔林村的公路,长约30公里,为新界最早期兴建的公路。

而大窝段则是大埔公路的其中一个路段。该路段北接粉岭公路,南接太和宝雅路,是大埔区主要干道之一。

但自从大埔新市镇发展后,南段因兴建太和村而导致大窝段被迫缩短,北端后来亦改建为快速公路,并改称「粉岭公路」;另加建大窝西支路作为乡村出入信道,于是大窝段从此成为孤立路段,车辆行人往来稀少,只有附近一带的居民正常出入,是香江少有的空旷路段。

而此时,张崇邦一行正行驶在大埔公路的大窝段上,大窝段是大埔公路中唯一未与其他分段相连接的分段,这直接导致该路段往来的车辆更为稀少,当然,这也意味着一旦遭遇紧急情况,张崇邦他们可以快速通过,不虞有被堵住出路的危险。

须知,香江人口众多,车辆密集,加之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街道狭窄,所以堵车早就成为了一种常态。

可这种常态对于刚作下大桉的张崇邦等人来说,却是极其致命的。一旦被警方拦截在半途,他们唯有弃车一途,届时,只依赖双腿,恐怕很难逃脱警方的追捕。

所以张崇邦一行早就对逃离路线作出了细致的规划,不过直至车辆驶上了大窝段,不再承担着巨大风险后,张崇邦提着的心才渐渐安放了下来。

一路无话,快速行驶中,车辆很快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太和村。

太和村光听名字,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炊烟寥寥、兼具着偏远、贫穷和落后等诸多固有属性的内地特色村庄。

可太和村却截然不同。

其中高楼耸立,鳞次栉比,设有商场、学校、社区中心和体育馆等公共设施,而且交通便捷,周边建有铁路站、巴士总站、的士站和停车场。因此,与其说它是村,还不如说它是一个配套设施齐全,功能服务完善的社区更为恰当。

张崇邦一行的车辆在驶进太和村后不断持续深入,很快便停在了一处教堂跟前。

这是一座天主教堂,规模虽然不大,但有知情的老人就知道,这座教堂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修建而成,迄今为止,它已经拥有了六十多年的历史。

或许是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此刻,教堂外矗立着一排排悬挑式钢管脚手架,数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站在上面认真地作业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