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秀才造反(1 / 2)

加入书签

('\t\t\t百度明朝吧

vip章节的连载贴,禁止灌水:

公众章节到创世阅读,为作者增加点击

请有能力的朋友订阅本书,支持作者,使其走的更远。

没有能力的朋友请注册创世帐号,为作者增加收藏、并投推荐票。

懒得去创世的吧友,也请看完更新帖后,回复下,慰劳下更新人员。

%%%%%%%%%%%%%%%%%%%%%%%%%%%%%%%%%%%%%%%%%%%%%%%

轻叹了口气:“其实郑庄公最后也没留下什么好名声,大帅效仿郑庄公,怕是最后得不偿失。”

李景点点头:“是啊!战乱一起,不管结局如何,最终苦的都是老百姓。所以我很不愿意这么去做。”

“大帅,就没有别的办法么个”文青说道。

李景笑了笑:“敬之,你原先在翰林苑,我刚进京那会儿,你对我同样有很多看法吧全”

文青闻言一怔,沉吟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

李景笑着接道:“我没有别的意思,你不用往心里去,我拿你举例只是想说,读书人大多对我是有看法的。

而南京反对我的这些人呢,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很有些号召力,我也不瞒你俩,在南京搞小动作的有,,甚至张溥都有参与。叱长溥的号召力,你们可以想见在南京有多少人反对我吧个”

(是出身,后来跟东林党决裂投到门下成为阉党成员,张溥是复社领袖,复社跟东林党一脉相承,按说张溥跟阮大铖应该不对付才是,偏偏两人

私交甚笃,由此可见张溥的人品低劣。)

和文青同时点了点头。

张溥的名字在读书人当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溥这个人才学是有的,但是因为他是复社领袖,经常宣扬那套不切实际,并且是维护江南士大夫利益的政治主张,李景本就对士大夫阶级不感冒,且不喜文人结党加上不耻他跟这样的人交往,因此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任个闲职。

本来李景把复社那些人调至京城,让他们编撰《崇祯字典》,是希望这些人有个正经的事情做,能够收敛一些,却不想他们到了京城以后,居然在京城也搞起了诗社会馆李景倒是不怕他们抨击朝政,要是说的在理,李景听了还会欣然接受,可是这帮人代表的是士大夫利益,跟李景推行的政令完全是瘸子屁股两拧。

可以说,李景对复社的大多数成员己经彻底失望,李景己经不打算任用这些人出仕,等《崇祯字典》编撰完成,再让他们修订,总之,就让这帮人这辈子都耗在著书上面。

但是复社的成员实在太多,己经有官职的就有数百人,有功名尚未出仕的,全国各地加一起得有好几千人,李景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调进京城,一是养不起,再一个这么多读书人涌进京城,要是不能妥善安排,那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李景只能把那些比较有名气并且比较活跃,有组织能力的人调进京城。

复社组织当中,以江南的成员最多,而南京则是江南这些复社成员的主要聚集地。陈大虎任南直隶布政使的时候,根本不尿这些读书人,而且陈大虎行事粗暴,动辄抓人,对这些人震慑力极强,这帮人也不敢说对李景不利的言论。

但是陈大虎走后,浙江布政使王象晋调任江苏,王象晋是科举出身,对复社这帮读书人自不会像陈大虎那般粗暴,于是复社那帮人再次冒头。

虽然复社的主要骨干被李景调进京城,但是剩下的人当中也不乏有组织能力的,毕竟锉子里面总能拔出大个儿,这些人时不时的把成员组织在一起搞个聚会什么的,搞得久了新的组织者就又开始出现了。

而这时不得志的张溥时不时的再给这些人写个诗,作个文啥的,复社这帮家伙更来了劲头儿,蹦趾地越发欢了,基本上江南的舆论阵地都被这帮人掌握了。

但是单凭这帮读书人想靠口舌之利就想推翻李景还差得远,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帮人也就嘴皮子厉害,真要让他们干点什么,他们还没那个胆量,而且这帮人根本没有真正的组织能力。

但是有组织能力的人还是有的,和这些或不得志或被罢免的官员适时出现了。

: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怀宁(今安徽安庆)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进士。阮大铖是高攀龙的弟子,同乡左光斗是的领袖人物,也是阮大铖倚以自重的朋友。

在打倒方从哲引入的非东林阁老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头功,因此成为骨干,在东林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

天启四年春,吏部给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进京递补,但是这时高攀龙、赵南星和杨涟等人与左光斗发生内证,准备任用高攀龙的另一名弟子,东林闯将魏大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