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茶童安梓(2 / 2)

加入书签

杞木和天昊由此断定,休屠此次必定惨败。再问苏容若的意见,她见时机成熟,说出“远交近攻,机不可失”的建言,引得两位长老齐声称赞。

苏容若至此心内安定:有高句牵制,肃关倚援,楼烦上层消极,下层怨恨,再加充足的后勤,西门昭和赫连迦尧在城里肯定能撑到援军到达。

阿禧阿诺是他们的侍卫长,只要这两人安全,他们应该也性命无忧。

她在飞扬的思绪中,陪小堂兄办完注册,然后到一半面环水的岛屿参加迎新会。

碧绿的草地上,几十个少年围案而坐,那是青春与梦想遇见,是明朗与快乐合奏,欢声笑语,比秋色更加绚丽热烈。

默默地退到树荫下的书童和奴仆队伍,几许恍惚,好像回到前世大学新生的破冰宴,回过神来时,场中形势已变。

居中两个少年正在辩论,一个侃侃而谈:“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何以应之以治则吉,以乱则凶?”

士人喜欢思辩,倒像是先秦。苏容若想起一个朋友的说法:春秋是国人的童年,天真烂漫,思考天地和生命至理;汉唐是青年,活力四射,朝气勃勃;宋时步入中年,沉静宽和,理性智识;但随后被元蒙所灭,故崖山之后无中华。

另一少年笑道:“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若不应天,便如冬季播种,一年无食,郑兄便得饿死,何不凶也?”

众少年齐声哄笑,郑姓少年满脸羞怒却无从反驳,将手中杯盏伸向身边书童,那书童拎起铜壶为他沏水,不料一不小心,热水洒出湿了主人衣袍。

郑姓少年惊呼一声,随及摔了茶杯,对书童拳打脚踢,书童不语,只将身体紧紧团住,显然已经习惯。

有少年试图劝阻,被一句:“教训自家奴仆”给驳回。四周俱静,只有一脚脚踢在人体上的声音在回荡,有人皱眉,有人转过身避而不见。',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