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战成欢 上(2 / 2)

加入书签

注意:贺忠诚和陈振小队,乃是“潜伏计划”,常有才徐田德小队却是两年前红旗军送军官读北洋陆军学堂的,两队人距离不远,但却互不知晓。

清军主力部队聂士成部和叶志超部主力,驻扎地在牙山。此地位于汉城以南八十多公里处。之所以会驻扎于此地,一则牙山这里有港口,便于补给。二则,那就是清军陆军的老思维了,叶志超和聂士成全都认为日军如果进攻的话,“应当”是从南到北陆地进攻。大军驻屯此处,就挡住了日军北上的道路。

可是,一眨眼,局势就变了!

日军主力根本就没有在半岛南部登陆,而是仁川登陆,迅速控制了汉城。清军从南向阻击日军的目的落空。

然后,7.25日,丰岛海战,日海军突然袭击,击沉高升号!援兵和补给也不要想了!

在这种局势下,清军还没开战,就已经被动。按照陆军的思维,叶志超聂士成两军此时反倒是被北面的汉城日军堵在了半岛南部!已成孤军!

不管军事思维如何,叶志超和聂士成两人毕竟是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将,一边向李鸿章求援,要求及早决断。另一边也开始做战斗准备。

叶志超和聂士成两军,合计三千八百兵力,两人计议一番,确定战守策略。两人皆是淮军大将,都同时受李鸿章指挥,很难得,两个将领没有发生大的矛盾!

清军策略:直隶提督叶志超带领一千部队南下公州,为大军守后路。公州在牙山之南,有道路可以绕行朝鲜半岛中部,绕过汉城,到达平壤,因此公州很重要!而聂士成带主力在承欢驿和牙山梯次阻击日军。

聂士成动作很快,二十四日得到了一点援兵,二十五日丰岛海战,二十六日就已经部署阵地。

聂士成认为,日军必然沿着大道进攻。于是在城欢驿设置主阵地。

主阵地以交通要道上的成欢驿为核心,左前面一营部署在牛歇里,右前边一营部署在月峰山,并部署了炮兵部队。三个阵地互为犄角,呈一个倒三角防御阵势,还是很有点水平的。只是,将领指挥没错,下面的官兵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能贯彻将领的意图,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总之,聂士成不愧是淮军大将,阵地部署并没有什么明显错漏。叶志超带领一部退守后路,确保大军撤退路线,也不能说错误。

聂士成的部署可圈可点,除了主阵地他还布置了一个前出预警阵地,则是在安城渡。此处距离主阵地只有几公里,乃是日军进攻的首选。

安城渡有一江,江上有浮桥。江对面乃是一个小镇子素沙场。

安城渡北面虽然有一小小江,但江水清且浅,并不足以阻挡日军的进攻,日军在他处也可涉水过江,并非万夫当关的地形。也正因为如此,聂士成只是把此处当做了预警阵地,并没有沿江布防。沿江布防,他的兵力也不够。

守军为一个队(哨),也就是一个连,队长按照清军习惯称为哨官。哨官于光炘,北洋武备学堂毕业。该哨算是聂士成麾下的精锐。

清军中派别复杂,淮军内部派系纷争更甚。比如学院派和实战派!

于光炘以及他的手下军官全都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在淮军主流的将领眼中,那就是学院派,很多人看不顺眼。故此被打发到了最危险的前沿预警阵地。

于光炘是哨长,其下几个军官分别是周宪章、李国华、辛得林,以及红旗军的十个准尉常有才、徐田德等。

常有才和徐田德混的堪称“潜伏小队”最差的一个小分队(实际上这十个人并非“潜伏”计划中的小分队),堂堂十个准尉竟然只是一棚,一棚十人,等于自个儿管自个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