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大周十五路锦绣江山,我帮你担着!(2 / 2)

加入书签

吩咐完以后,她有些木讷的离开正堂。

宝珠担心她出事,跟在她身后,“夫人,您要去哪?”

张桂芬没有应声,最终来到卫家祠堂,跪倒在卫家的列祖列宗牌位前,双手合十,嘴里一直喃喃自语着。

说来也怪,宝珠经常来祠堂点蜡烛,每次来都觉得阴森可怖,但自从跟着张桂芬来此间,却觉得异常温暖。

宝珠见她无事,自然也就放下心来,连忙将府里的下人召集起来,将张桂芬的话吩咐下去。

——

此刻。

赵祯寝殿前。

身披甲胄,手握关刀的卫渊亲自镇守此处。

越来越多的宫中妃嫔、宗室子弟,齐聚寝殿之内。

这时,痛哭流涕之后的赵曦来到卫渊身边,拱手道:

“卫将军,母后让我问你,此刻,我是该在父皇床榻前伺候着,还是待在中书省或宣政殿那边处理国政?”

闻言,卫渊好奇道:“真是皇后娘娘让太子殿下问我?”

赵曦沉默。

卫渊唉声一叹,拍了拍赵曦的后背,语重心长道:“太子尽管尽孝,有我在,不会有任何人能够影响到太子殿下的位置。”

赵曦抬头看向卫渊,久久未语。

不知过了多久,赵曦转身踏入皇帝寝殿中,“卫师,有劳了。”

这五个字,让卫渊不仅感到熟悉,还感到些许陌生。

他看着赵曦的背影,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眼前这个小屁孩,突然长大了。

一瞬间,就长大了。

“燕指挥。”

在赵曦进殿后,卫渊看到皇城司都指挥使燕达缓缓走来。

他拱手道:“卫帅。”

卫渊语重心长道:“人手都安排下去了?”

燕达点了点头,“照你吩咐,一半人散到京城中,另有半数,去了延边与代州。”

卫渊沉重的‘嗯’了一声。

恰巧这时有一道闪电划过,映照的卫渊脸庞都是有些凝重。

片刻后,燕达直言询问,“官家的身体”

卫渊摇了摇头,他也不敢再问下去。

过了会儿,燕达又问道:“官家只是让你镇守京畿,保证京都不乱即可。”

“伱这又是调军,又是换防,一旦官家醒来知晓此事,借此为由降罪于你,该如何是好?”

卫渊正色道:“军队换防,问心无愧。”

燕达摇了摇头,“你是问心无愧,可那些御史言官们只怕不这样觉得。”

卫渊没有回应,而是想起了方才站在自己跟前的那个少年郎。

思绪忍不住回到昔日,

“卫师,答应我!我不负你,你也不要负我!”

“父皇病倒了,将来.将来除了卫师,除了王尚书,没人会帮我”

“我害怕,我害怕扛不起大周的社稷江山。”

“卫师,你一定不要负我,一定。”

“.”

卫渊以穿越之身、之思维,也忍不住感叹起来,为何古人老是将‘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挂在嘴边了。

总之,一句话。

那个少年郎若真得担不起大周十五路锦绣江山,他,也会帮着那个少年郎担起来!

翌日。

整座汴京全城戒严,尤其是异国商队、使者,统统不准出城。

有不少勋贵世家听闻,如今镇守皇城的,乃是殿前司都指挥使卫渊。

于是,他们纷纷前往忠勇侯府打探情况。

然而,整座侯府此刻已是出于闭门谢客的状态。

卫渊、张辅、韩章、文彦博、王安石、范纯仁、司马君实等,太多的中枢大臣,整整一夜未曾回府。

即使是再傻的人,也能感觉到,大周的天,要塌了。

但他们并不担心。

因为即使真的天塌了,还有个高的在顶着。

中书省那边。

韩章、文彦博等人,端坐在椅子上,整整一夜,他们没有说上一句话,都在等着皇帝那边的消息。

不知过了多久,朱总管终于来了,“几位大人,让你们久等了。”

众人见到他的神情有些放松,都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陆续起身询问,

“官家龙体如何?御医怎么说?”

“.”

朱总管道:“方才御医又为官家瞧了瞧,说是官家因吃酒过度引起旧疾复发,当前已稳住病情,只是,官家何时醒来,就要全凭天意了。”

众人彻底放下心来。

顿了顿,韩章看向文彦博,道:“如今太子殿下正在官家身前敬孝,原本定在初十的大朝议只怕不能如常举行。”

“去岁发生的一些事情,到今日也该有个了结,文相以为如何?”

文彦博点了点头,“韩相所言,亦是我心中所想。”

韩章笑道:“既如此,那就先从查旧账开始,如何?”

查旧账?

只怕查的不是往年的账册,而是真的要翻旧账。

官家重病,无论韩章还是文彦博,都需要争个高下了,否则,国将不国。

朱总管听到二相所言,识趣的离开此间。

他生怕,一旦翻起旧账,会溅自己身上血啊!

待朱总管前脚刚走,中书省衙门的大门就已紧闭。

三省官吏,齐聚此间。

韩章拿起一个折子,缓缓开口道:“去岁三月,广南、广西两路改桑为稻,以作支援延边作战所需,此事乃为国策,又是文相公担任尚书令来肩上担着的第一个担子。”

“可是整整一年过去,两路仅有几县改桑为稻,将来延边军粮、民粮所需,从何调度?这事,被文相一言蔽之,可本相却觉得,还是要拿出来再说一说。”

“而且,该追责的要追责,该罚的要罚,否则,今后若开了此等先河,使朝廷政令不显于地方,出了乱子,我们可担待不起。”

文彦博毫不相让道:“海运开启,南方各路百姓,均靠卖桑赚取钱财,即使要改桑为稻,也需要个章程和时日,不可操之过急,过犹不及的道理,难道韩相不明白?”

“官家都不曾明确改桑为稻的具体期限,韩相着什么急?说起这改桑为稻的新政,倒是让本相想起一事。”

“庆历年间,范文正公开新政,当时韩相负责均公田,新政结束后,仅是扬州、并州、定州几州土地兼并问题就日益严重,导致多地百姓无地耕种,只能做佃户。”

“这事,至今为止,韩相可还没给个说法,你对得起那些因为吃不起饭而活活饿死的各州百姓么?”

韩章微微皱起眉头,“文相,你这翻旧账,也翻得太久远了吧?”

文彦博笑道:“这才哪到哪?不急,咱们慢慢议。”

(本章完)',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