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1 / 2)

加入书签

('\t\t\t如初见作者:寂然

正文第4章

如初见作者:寂然

第4章

就在这时,低沉的一道声音略带一点陌生地插进来“确实不错的谜语,答得也不错。”我们都回过头来,看向身后,只见宰相府的洛大总管提着一只灯笼,一步之后是我鲜少见面的祖父大人,也是当今长明国的宰相。他穿着那套紫色的官服,满脸的红光,夜风中略闻到一丝酒香的味道,显然刚从宫里的宴会回来的。

父亲扶着母亲礼貌地欠身一礼喊道“父亲,大人。”祖父看向我的父母说“在家里就不用多礼了。”盯着母亲又说“芯儿既是身子不好,就坐下吧。”父母两人答道“是。”

祖父走到我跟哥哥身前,突然伸出手拉着我说“净儿,确实跟你母亲一样冰雪聪明,今儿爷爷也出一道题来,让净儿也猜猜好不?”

我听后,眉头轻蹙,但是嘴里还是恭敬地答道“净儿愚笨,但愿不负爷爷所望。”

祖父只是呵呵一笑地说“好!好!好!”明方在桌子铺好纸张,也磨好墨,祖父站在桌子前,拿过笔,一点也不思索就写了下来: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人无父?何女无夫?何树无枝?何城无市?

看后,总算吊高的心又重落回来了,这个,我还是知道的,在现代一点也不难的。我接过祖父递过来的笔,在纸上不假思索地写下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

祖父看向很满意地笑了,伸手拿过纸张看后解释说“原来如此。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陀树无枝?佛城无市?六字乃南无阿弥陀佛,后列为语咒。释迦行于尘,无日,无食,不眠,不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南无阿弥陀佛。净儿,答得好。”

我只是说“爷爷谬赞了,这都多亏爹娘的教诲。”

祖父捏着他的花白胡子点头道“好,孺子可教。”然后走近父母身边说“这个谜语是昨日皇上到天国寺时,无尘大师出的,皇上可是想了大半天呢,今日的晚宴各大臣都在讨论这个谜语,皇上想到的是:雨水无鱼,泥山无石,低树无枝,老子无父,天女无夫,荒城无市。意思即是:与(雨)你地(低)老天荒。也有人曰: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犀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八仙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

祖父继续说“而每个答案写出来,送到天国寺,无尘大师都摇头否决。”语气一转又道“明老还真有眼光,把老夫最得意的孙女儿挑走了。”说完大踏步走出樱花林去。灯映一晃一晃的,使得他身上的紫袍忽明忽暗的,一如他话中的意思。

祖父最后那一句吓到我心惊胆跳。我抬头看到借着光亮的灯火看到各人脸色微变。我生硬地扯出一点笑容说“呵呵,女儿昨日看了一本佛经,无意之中乱猜,竟然一猜就中,呵呵。”说完自己都觉得有点欲盖弥彰,我看到大家都看着我,看得我满身不自然的。

只是次日,全明都都知道明远净的大名了,我的祖父在朝堂之上呈上我昨晚写下的那张纸,那还稚嫩的笔迹,无不让人惊诧。把纸张送到天国寺,无尘大师看后,满意地道“一个小女娃竟有此悟性,确实天份甚高。”无尘大师就追问此女娃是何人?来人答曰道:是宰相府里的五小姐,也是有隐逸居士之称明若虚老先生的外孙女,尘虚谷的下任继续人——明远净小姐。”

这不,如今那大师就跑到兰芯阁里来了,我看着坐在我对面一身披着袈沙朴素衣袍的无尘大师。

无尘大师身体显得相当精瘦,年纪也应该相当大了,满头银发包在一顶写着佛字的帽子里。慈眉善目的,眼睛精亮地盯着我。对我说道“小施主平常对佛经也有所涉猎?”

我回答道“回大师话,也不全是,除了看过几本经书外,只是听父母有所提及。”

无尘大师再问“那小施主你认为修行的根本是什么?”

这个还真是难搞,只是前生外公是信佛之人,所以只是有点认识。知道外公的书房里有很多经书,道学这类的书,也跟着看过,

我有点不明白这个无尘大师的意思,想了好一会才说“我想,静心是修身的根本吧!”

无尘大师依然不依不挠地继续问“如何解呢?”

我想到《六祖坛经》,答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无尘大师听后,满意地捏着自己的胡子说“静心是修行的根本;收视返听,返身观照自我才能自悟悟他;依戒止心,依戒止贪嗔痴疑慢,即是防微杜渐,平时恶莫过于酒色财气之念;天天习定练功,定中念佛念咒,戒定慧三者一体,缺一不可,戒是前提,定是手段,慧是目的。”

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我符和道“人只有收视返听,返身观照,才能见微知著,解剖自己。这叫‘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修行不修脑,枉为菩萨道。大师所言甚是。”

大师听后,哈哈大笑地点头应道“小施主小小年纪经已看得如此入微,如若有心修行,必定是我佛之福,只可惜施主,眼内尘缘不止,又岂是一生一世呢?”然后从衣袖内掏出一串佛珠递给我道“这串是当年无尘入门之时师父送赠予的,今日无尘就转赠予给小施主,可也算是无尘跟小施主的缘分。”

我接过佛珠,对大师道“多谢大师。”

如果说我无意撞中无尘大师的谜语,让明远净这个大名传至整个明都,那无尘大师大驾光临来看我这个只有六周岁的孩童,外人觉得明远净与众不同。大师之后在离开明都前,在皇上面前大赞明远净天资聪颖,百年难遇。此女绝非池中物,更使得明远净之名传至整个长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