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1 / 2)
('\t\t\t雾中血路作者:寒云01
正文第23章
雾中血路作者:寒云01
第23章
“先办正经事。”林绮梦掏出那张熨金盖大红印的纸递给柳从风。
柳从风一下坐起身,如获至宝,满面惊喜,睡意全消。他轻声朗读:
委任状
兹委任韩敬畴同志为地下**救国军少校营长。
“韩敬畴”和“少校营长”是用钢笔填写的。在大红印章处,有委员长蒋中正的印鉴和签署。
柳从风欢喜欲狂,把坐在身边的林绮梦一下揽在怀里,对她狂亲,高兴地嚷道:
“林绮梦!你立了大功,完全是意外的收获。”
本来,柳从风只叫林绮梦,借故挡驾韩敬畴老婆,不让她看到老公被施酷刑后的样子;利用韩敬畴老婆的无知,以假情假意去抠她的话,希望能抠出一些有用的数据。想不到鬼使神差,林绮梦竟能抠出如此重要的一纸如假包换的国民党给韩敬畴的委任状,这是千真万确的反革命“罪证”,这是他和丘逢清都始料不及的。有了它,就等于突破了缺口,尽地一煲,他和丘逢清的英雄桂冠,将更加光彩夺目,那管它多少人头落地,“天助我也!”
“要不要现在就去告诉丘队长?”林绮梦试探地问,她的纤纤玉手却在柳从风仅着短裤的大腿上摩挲。
“莫慌!让丘队长多睡一会。他昨晚熬了一夜。”
“你还睡吗?”林绮梦秋波横陈,抛一个媚眼。
“你害我睡不着,我要重重的罚你。”
说着柳从风将林绮梦拉躺床上,并随手掀被子盖在二人身上。林绮梦立了盖世奇功,柳从风拼命给她“酬报”……
韩敬畴一时贪念,招来杀身之祸,可叹!正是:
贪念一时因自聪,还留片纸祸无穷;
苍生从此多灾刼,天助娇娘盖世功。
上卷烟雨迷蒙第二十一一时贪念当儿戏二条人命丢头颅
韩敬畴已三十出头,生得黧黑结实,孔武有力。父母在他婚后相继去世,有一男孩在村小学读书。家有二三亩薄田坡地。
韩敬畴读书不多,但学得一手谋生手技。开始是补锅,后又学阉鸡、阉猪。补锅要挑一担子风箱、火炉、铁锤、铁砧等笨重家伙,阉鸡、阉猪工具仅仅是两把小刀、针线之类。因此,他一个小布袋装着刀具针线搁在担子上,走村串户,补锅、阉鸡、阉猪,随叫随做,得心应手。由于农闲时,到处做零活,虽然收入不大,但人勤快,手头也较为宽松。
韩敬畴为人随和,很少跟人争拗,工作又认真,人缘很好。他几乎走遍十三区各乡的每一条村,人人都认识“补锅畴”。他生性勤俭,一件灰衣补丁压补丁,经常是袒胸露腹,甚至打赤膊。别人讪笑他,他则解嘲说:干他这行,就是新衣服也穿不上。他平时手头比较宽松,只要别人提出向他借钱济急,他都乐意借出,但利息照算,不能通融。他常说,他的钱都是汗水换来的。因此,有时他挣来的钱,有账可查,却没有钱带回家去,常引起夫妻龃龉。
解放前的一九四九年秋,有一次,韩敬畴到十三区藤萝乡萝兰村为人补锅,中午得空便去拜访一家远房亲戚。这家亲戚乃祖母辈的堂姊妹,韩敬畴循辈份叫姨婆。
姨婆七十多岁,身体还很硬朗,打理家务,井井有条。姨婆的大儿子林旭,在国军中当团部参谋;二儿子林晖,在家务农。林晖两位女儿已出嫁,儿子林达明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农忙时帮忙父亲下田;农闲时则挑担竹篮到海边买批发价鱼,走村串户叫卖,赚个差额价钱。林达明常挑着鱼篓子四周走,“卖鱼明”几乎村村乡里都认识他。韩敬畴和林达明这对远房表兄弟,不但沾亲带故,在农村也算是交游广阔、见多识广的人,说起话来,也很投机。
这天,韩敬畴来时,正好林达明也一早卖完鱼回家。
“敬畴!一起吃午饭。”姨婆热情招呼。
“今天我留条青斑,还很新鲜。”
↑返回顶部↑